杨佩珊 - 「定向—失向—新定向」的校园|教评心思

2023-07-14 16:22

7月是学期的终结,近日参加不少教育同工的荣休宴或是学校的毕业礼。从社会动荡撕裂,到世纪疫情的爆发,对每一个香港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多人用「心累」来形容这段时期的心态。校园复常,你又会用哪一个词语形容现在的校园?布鲁格曼大师的《诗篇灵修学》是我很喜爱的一本书,他以「定向—失向—新定向」的模式,探索诗篇的文类。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同样地经历「定向—失向—新定向」的人生旅程。

定向:2017年,上一届特首上任,随即为教界带来很多新的希望。积存在学界多年的问题终于有望解决,包括展开全面学位化、小学老师薪酬、中小学中层人员调整等。而优质教育基金的公帑专项申请,更为前綫带来更优秀的办学条件。

失向:2019年,好景不常,社会动荡之火蔓延至校园,掀起了学校失向的序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0年世纪疫情的来临,学校逐渐步向失向状态。校园从热闹变成死寂,每天的课堂也不是必然。本来唾手可得的校园生活、亲人朋友的聚会、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变成得来不易。过程中冲击着很多人的价值观和对生命的看法。

新定向:2022年9月,随着疫情慢慢缓和及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校园也逐渐回复平常。今年2月全港中小幼学校正式回归全日课堂。正如布鲁格曼大师所言,新定向并不表示走回以往定向的状态,而是吸取了失向时的经验所产生的新状态。

新定向下的校园,没有了心累,换来真的是身累?排山倒海的教育政策,再加上照顾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滞后,工作的确令人身体疲累。但校园里却蕴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过往小息和午膳的篮球场,今天总是高朋满座。校园内充满着孩子对生活的渴望和投入,充满着对学习的感恩。新定向的校园,没有了心累,却多了一份童真、多了一份珍惜、多了一份感恩。期盼开心暑假后的校园,继续让这份童真、珍惜和感恩充斥在每一个人的心。


杨佩珊
作者为仁济医院罗陈楚思中学校长、教育评议会执委。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7月14日教育版专栏「教评心思」。


延伸阅读:

翁港成 - 一次发人深省的分享|教评心思

潘咏仪 - 学校里的理财课|教评心思

陈月平 - 美哉!中国|教评心思

陈玉燕 - 同学少年|教评心思

蔡世鸿 - 一次访问|教评心思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