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鸿 - 一次访问|教评心思

2023-06-09 12:53

早前公布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2021(PIRLS),出乎意料之外,在疫情3年后,香港小四学生的阅读能力竟排在全世界的第2位,表现优异,仅次于新加坡,第3位则是俄罗斯。就此,有记者打电话问我,那是甚么原因。

我认为原因有四:一是因为香港推行鼓励阅读多年,学生看书的习惯颇为稳固,纵在疫情下,也无阻他们的阅读兴趣;二是因为近年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大力推动电子阅读,学生在疫情期间虽然未可到图书馆借书,却可在手机、平板和电脑上看书;三是因为科技进步了,以前学生要借实体图书,都要等待图书馆开门,但现在不少学校都购置了自助电子图书柜,学生可在学校不同的地方借还图书,方便得多;第4个原因跟疫情有关,停课期间学校都以阅读图书为家课,所以学生便逼着多看书了。

PIRLS的报告亦指出,香港家长的阅读兴趣排名53位,是全球最末。记者又问我这结果是否有问题,我说道:「没要紧的,在婴儿到初小期间,家长伴读确实会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但阅读是个人的生活习惯,我相信只要有吸引的图书放在面前,学生慢慢便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学校和家长要做的工作,便是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教他们选择适合的图书。学童在小时候如家长能多伴读,效果一定事半功倍,但香港人工作忙碌,家长如没有时间与子女一同看书,那也是没办法的。」

记者也问我,近期不少图书因为有可能触犯《国安法》,所以被逼下架,政府应否制定一套下架书单,避免学校触及红綫?这方面我觉得不需要,因为我认识的图书馆主任都十分专业,他们爱书,也「专书」,在选书方面,他们绝对比我们强,学校只要多指派一名主任定时检阅图书馆的书单,互相提点下,我相信问题不大,况且图书数目上亿,政府又如何能在书海中列出不接受清单?另一方面,个人觉得《国安法》也不是甚么洪水猛兽,如果我们留意法例的精神——除非你是全心参与、渲染、煽动、鼓吹和资助违反《国安法》的行动,否则便毋须诚惶诚恐,庸人自扰。


蔡世鸿
作者为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校长、教育评议会主席。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6月9日教育版专栏「教评心思」。


延伸阅读:

潘咏仪 - 「爱飞客」之行|教评心思

郑家宝 - 蒙童文学之我见|教评心思

杨佩珊 - 不一样的运动日|教评心思

翁港成 - 教育界有心人|教评心思

潘咏仪 - 复「常」之后|教评心思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