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筠媛 - 在期望孩子改变之前|家长教室

2023-06-13 15:40

「不是我要做运动,是孩子要做运动!你们中心有没有只供孩子参与的运动工作坊?」

在前綫工作中,笔者常常都会举行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暑假在即,不少家长也会致电查询暑期活动,让孩子藉着长假期学习新的知识。有一位妈妈来电,表示就读小学的儿子在疫情期间没有做运动,除了体重增加,亦留意到他的健康转差,体能大不如前。于是,我向她推介一个亲子运动工作坊,然后她的回答就如上文所述,而最后她当然没有报名参与,而孩子也没有动机想转变自己的习惯。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学会自律,除了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亦会主动学习——如主动阅读书籍、做运动、早睡早起、少用智能产品等等。然而,当我们常常期望子女成为「好孩子」,我们又可以做到「以身作则」吗?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证实孩子都会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建立自己的一套行为和想法。一般来说,他们都会偏向模仿或学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和年龄相近的朋辈的行为。换言之,父母是孩子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学习对象,而我们的言行举止会为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

假若我们期望子女能建立常做运动的好习惯,我们要先以身作则,除了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陪伴,更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好榜样,在过程中看到做运动带来的好处,加强他们建立运动习惯的动机,巩固理想行为。

「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实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反映着我们的言行和习惯。因此,在期望改变孩子之前,我们要先改变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黄筠媛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黄筠媛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6月13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凌婉君 - 孩子阅读真的很困难?|家长教室

文廸 - 孩子与人工智能|家长教室

郑芷琪 - 学习如何表达爱|家长教室

黄筠媛 - 你先救哪一个?|家长教室

黄筠媛 - 让追星成为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家长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