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廸 - 十万个为甚么|家长教室

2023-04-04 15:27

小时候,父母会用「十万个为甚么」来启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习。

然而,「为甚么」这种求知的思维,不但可以引导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亦可以帮助家长观察和了解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意思。有时候,孩子未必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亦可能未必懂得表达,又或者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作为家长要透视孩子们的需要、困难,也可以借助「十万个为甚么」这种求知的态度,了解之后,自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们开始想「为甚么」之前,首先要注意是对事不对人,而且对事情持客观态度,以弹性思维分析问题。笔者分享一个例子:孩子平时好好的,就是做作业的速度很慢很慢,写出答案之后用擦胶擦去,再写又再擦去,令到身处旁边的家长觉得很奇怪,摸不着头脑,也不耐烦,结果孩子直到晚上仍未完成功课,身心疲累,事情也引发亲子冲突。

家长会如何分析上述孩子的行为?家长面对这孩子,可能很快就下判断,认为他是不合作、无心学习,或做事拖延等,如此,我们可能会错失进一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而先入为主的观念,亦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然而,这是真相吗?

笔者认为,家长可以采取较宏观的态度去了解孩子,例如:孩子学习、书写的能力配合年龄的发展吗?他对于个人成绩的期望如何?他在其他的生活事情上要求高吗?他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吗?上述的孩子可能只是想在成绩上漂亮点,想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赏,所以对自己功课的要求特别高。

成长中的孩子,特别需要家长、成年人花多点心思,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文廸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文廸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4月4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梁硕君 - 随遇而安|家长教室

黄筠媛 - 踏出「喜爱阅读」的第一步|家长教室

凌婉君 - 理财教育从小开始|家长教室

文廸 - 元宇宙的留芳|家长教室

黄筠媛 - 录影中,请微笑?|家长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