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筠媛 - 录影中,请微笑?|家长教室
2023-02-28 15:20
近年,不论是因为雇用外佣、家中有年老/年幼/宠物,不少家庭都选择安装摄录镜头,大家都因各种需要而习惯了它的存在。今天却因港铁上的一个小片段,令我有所反思。
「你坐在沙发怎做功课?立刻回书桌!」身旁的男士不是在讲电话,而是看着家中的镜头,并通过镜头叮嘱家中的小孩。当下我即感慨:「小孩很可怜呢!一举一动都难逃父母的『鹰眼』!」
相信父母自然有其担心及需要,摄录镜头可能一时三刻未能移除,但我们能否想像,当子女的行为未如所期,而父母立即通过镜头指责/提醒,子女当下有何感觉?相信镜头的存在,原意的确是希望跟进子女在家的情况,并适时介入,惟我们除了通过镜头即时纠正,不如致电了解一下?可能家长会说︰「我致电回家,他一样知道我是在镜头看到他的不是,有甚么分别?」于我而言,两者是温度上的差别,电话是交谈、是对话,镜头发声很容易沦为机械式指令。
除了改变媒介外,我们也可多留意我们的说话,避免只给予公事的指示或责难。给予指示,实在是「快、靓、正」,是相对有效率的,但当子女只是简单跟随父母指令而未有自己思量,其实他们与机械人无异。在家长讲座中,不时与家长分享「他管」与「自理」的概念。父母当然希望子女能自理,不用我们时刻提醒,惟当我们因着效率,每天传递指令之时,子女的责任变成父母的责任,渐渐地,他们不再理会自己当做之事,因为只需到适当时候,父母就会自动化身「响闹功能」,那子女又何须事事上心呢?
资讯科技的发展的确带来很多便利,但却更容易令人际关系疏离,这是讨论多年的议题,却一直苦无对策。哪怕难题未能即时解决,亦值得家长们深思如何取得平衡呢!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郑芷琪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郑芷琪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2月28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