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艺师语|奇妙之约 当美术遇上中文

2021-09-30 11:14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说是奇妙,是因为这个约定本应是两年前之约,只因疫情而延后了,到最近终于践约,而且勾起一点奇妙回忆。一九九七年我来到曾璧山中学任教美术与设计科,至二○○三年转校离任。当年沙士肆虐,想不到阔别十八年,可以回校参与中文周,并且碰上另一场疫情。

记得当年同事们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感到校园生活的多姿多采,都努力不懈地尝试把不同元素引入本科。美术更因其多元特质而尤其适宜结合其他科目,例如我们曾与公民及德育组合作,以「祝福」为题,设计了一大棵许愿树放在礼堂入口处,又与音乐科合作设计会发声的乐器造型;这都是非常愉快的协作教学。美术科中的花卉和人物素描也大可与生物科产生联系:美术着意在个人对物象的感官体会和媒介的运用训练,而生物科则着意在物象的结构和理解,结合两者的学习特色,实有利于学习。

记得来校的第一年要兼教中一中国语文科,因此和中文科的同事特别投契。而当美术遇上中文周,剪纸和中国书法这两种美术形式就最适宜把两科连结。中文周顾名思义是推动中国文化,美术学习能结合中国文化,实是相得益彰。中国书法向来在美术堂可有可无,但书法中的綫条表达和变化,从美学角度看,实在不容忽视。于是何伟明老师从「永」字八法为起点,并以同学名字为切入点,从而介绍楷书、隶书和行草等书体的区别,并示范如何运笔,令同学们认识千古书法真义。至于剪纸,必须运用利器,剪刀和刻刀,二者取其一,亦可因能力而以小剪刀为主,因此在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普遍都有学习,工作坊的重点便着眼于基本功和造型小变化的层面。

有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研习经年才能有所成就。其实不该囿于这种想法,反而该让青少年多点接触和参与。文化传承必须由学校的老师主动做起。阔别学校经年,喜见学校能随着社会急促变化而作多方面的变改。不变的是创校初心,有教无类,仍由一班充满热诚和爱心的老师为学生缔造优良学习环境,开心地学习。当美术遇上中文周,作为美术老师应该一齐参与,共同创造「奇妙」。

电邮:[email protected]

梁志芬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前会长及现任增补委员、资深视觉艺术科科主任。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9月30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