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营造「可持续」基建 拓香港未来的路
2023-04-14 00:00最近《跨越2030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的公众谘询悄然落幕,这项研究主要涉及制订远至2046年以后香港的运输规划,建议兴建3条策略性铁路: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中铁綫、将军澳綫南延綫,以及3条主要干道:北都公路、沙田绕道和将军澳——油塘隧道,目的是拉动发展、加强连系及提高效能,期望加强未来新界北及北部都会区与市区的联系,并且增加连接与内地的交通基建。
运输规划要治标兼治本
与以往一贯运输发展策略一样,今次研究可视为追赶汽车增长。从2012年至2022年,香港的道路总长度增加了6%,但同期汽车执照增加了24%,所以运输效能下降是源于汽车增长失控,抑或是无路可行?
交通运输现时占本地温室气体总排放的20%,亦是噪音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以建议兴建的北都公路为例,公路连接的元朗区和北区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均是高健康风险时数最长的地区之列。北都公路增加的交通流量,将进一步威胁日后该区250万居民的健康。似乎研究并未积极配合政府锐意推行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和《香港清新空气蓝图2035》,也并未针对汽车增长下工夫。
另一方面,大型道路及铁路虽然有利于长途的交通往来,但常会将乡郊社区分割,使小社区短距离交通不便,甚至斩断社区内的连系,与加强连系的规划目的背道而驰。以锦田为例,西铁(即现今屯马綫)和3号干綫以地面走綫兴建,把锦上路以南的社区切割,在生境损失以外,还切断村落之间的通道及社区连系。
此外,研究建议的交通设施,主要是接驳到现有的交通网络中,而现有路綫的负荷似乎被忽略。以港深西部铁路为例,现时屯门至市区一段的屯马已处于饱和状态,若接上港深西部铁路,加上原来洪水桥新发展区的人口,屯马綫将不胜负荷,反而不利运输效能。
妥善规划减环境影响
交通基建对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目前,港深西部铁路的选址,将影响具极高生态价值的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区域,该处是候鸟过冬和补给的重要生境。在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中,亦计画将尖鼻嘴至白泥划为海岸保护公园及海滨长廊,如建议铁路采用地面或架空道路方式,将严重破坏海岸公园景观,亦对生态造成严重干扰。
即使是兴建隧道,也需要占用周边土地作后勤工地;作为跨境基建,该铁路还需要预留土地兴建关口等设施,刚结束的公众谘询是大大低估使用土地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样,建议的沙田绕道,虽然预计主要使用隧道贯通新界北和西九龙,相比地面及架空道路对生境的破坏较低,但仍然需要仔细考虑通风大楼、隧道入口及隧道收费设施等选址,减少环境破坏。沙田绕道预计贯穿大埔滘自然护理区、城门郊野公园、金山郊野公园及大范围的食水集水区,所以亦须关注现时未受郊野公园条例保护的集水区范围及水务设施。
整体来说,今次研究中各道路或铁道基本上是分流性质,即是为已有的路綫提供更便捷的路綫。在「有路可行」的前提下,有关当局应该更有空间营造「可持续」运输基建,吸取以往大型运输基建为人诟病的教训,投放更多资源予保育环境及维护社区,以可持续的规划思维,拉动低碳发展、加强城乡连系及提高宜居效能。
郑睦奇
绿色力量总监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