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廣場|智能標籤為食物安全把關 快速檢測食品生物胺

2021-12-31 09:28

來自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的校友組成初創團隊,開發了一種檢測食品新鮮度的智能標籤,較傳統檢測方法快速及便宜,有助保障食品安全及減少食物浪費。

 

食物供應鏈涵蓋多個範疇且涉及不同持份者,當中如出現問題,尤其是食品安全事件,食品供應商會面對食品回收甚至訴訟等風險。

 

城市大學名為「智慧食品標籤」的初創團隊由三位人士組成,其中兩位分別是城大化學系博士生與研究助理,另一位則來自香港大學,並邀請了城大化學系特約教授林漢華為顧問。團隊是香港城大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畫成員,已取得10萬元種子基金,將會用於產品研發及推廣。團隊亦獲選入香港科技園公司IDEATION前期培育計畫。

 

生物胺檢測傳感器

 

團隊所開發的智能標籤源自林教授的一項有關分子傳感器研究,團隊成員也有參與相關研究。

 

林教授表示,其研究以學術為基礎,團隊成員發現檢測食品內生物胺的傳感器有實用價值,可將其商品化。他續指,團隊所開發的小分子配合物會對食品腐爛過程中產生的生物胺有反應,出現變色的情況。團隊成員認為顏色變化會較易被市場接受,因而衍生了以顏色轉變作辨別食品變壞的智能標籤概念。生物胺是一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多數食品中都含有生物胺,過量攝入會產生不良反應。

 

低成本及反應快

 

團隊所設計的智能標籤基於一種能對生物胺有快速反應的金屬配合物製作而成,內置化學分子傳感器以及不同顏色色標,顯示食品可食用、盡快食用或不可食用。標籤無需直接接觸食品,只要放在距離食品數厘米以外的位置,若食品腐爛,標籤會由深綠色轉變為橙紅色,肉眼已可分辨。

 

團隊成員城大化學系研究助理及校友周子詠指出,有別於傳統以色譜法或電子感測器檢測食品腐爛的方法,智能標籤成本低廉,容易製作而且反應快速可靠。她解釋,色譜法機器要幾十萬元,每次檢測成本2千元以上。智能標籤無需用電,每個成本只需4仙,較色譜法及無綫射頻辨識(RFID)標籤便宜。智能標籤屬1次性使用,最快可在幾秒完成檢測。

 

適用於預先包裝產品

 

智能標籤適用於檢測含有蛋白質的預先包裝產品,團隊現時集中研發用於肉類及魚類,目標客群包括肉類進口商、食品加工商等,協助他們把關,監控食品品質。

 

她舉例說,曾有泰國雞肉進口商購買了急凍過程不當的雞肉,雞肉經包裝後運到香港,客人拆除包裝發現雞肉已發臭,該進口商最終花費大量金錢回收,聲譽亦受損。智能標籤在無需打開包裝下,實時檢測產品新鮮度,有助保障廠商收入及聲譽。

 

團隊另一成員城大化學系博士生周傳文期望智能標籤可保障食品安全,亦可應用在食品生產運輸過程中,以減少食品損耗。若食品經檢測顯示應盡快食用,食品供應商便可以較相宜的價格在市場售賣。

 

智能標籤仍有一個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就是温度愈低,化學反應會越慢。周傳文解釋,在0度以下,智能標籤對生物反應速度會變慢,令辨別產品新鮮度延時。團隊正試用納米科技去解決問題,希望標籤在不同温度下都能正常使用。

 

智能標籤已取得專利,現時在試產階段,幾個月後會批量生產給目標客戶試用以收集意見,預計明年中正式推出。智能標籤可客製化成不同尺寸及包裝設計,亦可配合客戶高解像度監控鏡頭與影像軟件,遙距觀察大批次食品的檢測狀況,協助客戶快速抽出已變質的食品。

 

此外,團隊計畫開發一個手機程式,方便消費者掃描食品以了解其新鮮度,亦構思將化學檢測技術結合聚合物,製成綠色保鮮膜物料以包裝食品,讓消費者更易識別食品新鮮度,以及擴大團隊的產品種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