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廣場|立體建模助分析工程實時進度 簡化現時BIM相關程序

2022-01-05 10:10

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大量大型建築項目的設計及建造。自2018年起,港府要求任何政府基本工程預算3000萬以上的項目必須採用BIM技術。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的兩名校友組成初創團隊,研發出一個立體建模平台,可以簡化現時BIM技術的相關程序,更能整合用以繪圖的建築工程軟件Autodesk Revit ,以協助建築業者分析工程實時進度。團隊名為QickGenerate,是城大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畫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共同培育的初創團隊之一,已成功取得HK Tech 300的10萬元種子基金及營運支援服務。

 

  團隊成員、城大電機工程學系校友黄奔表示,大型工程分判予二至三個分包商(簡稱二判、三判)在建築業十分普遍,惟多層分判或會出現風險,如工程至最後一刻才發現問題,便難以應對或會增加工程的整體成本。

 

  BIM運用3D建築模擬軟件,於建築項目的設計、施工甚至完工後,提供並管理建築資訊例如幾何結構、空間關係、建築物組件數量等資料。

 

  他指出,工人在施工時有否跟足設計圖或流程,例如水喉所安裝的位置,所用的材料等,均會影響建築或裝修項目的安全及質素。承包商大多委派工程師前往工地測量,跟進工程進度,大型工程測量需時至少兩星期。

 

建築分判制度的風險

 

  QickGenerate團隊今年中開始研發一個立體建模技術平台,可簡化現時BIM技術的相關程序,冀以慳錢、慳人手及更準確方式,協助建築業者包括發展商、承建商以至業主,於不同的建造或裝修階段,分析工程實時進度數據,從而管理施工進度,亦能提早發現問題及作出應對。

 

  他指出,市面上有360度鏡頭可實地拍攝,但缺乏現場實際尺寸的數據;亦有專業感測器製作3D圖像,惟缺乏與BIM圖比對或優化的配套。他續稱,其團隊為客戶的建造或裝修項目測量、製作3D圖像、比對建築物圖則以至製作報告,有效節省人手及時間。以一間1000平方呎店鋪為例,只需半小時便完成測量。平台按客戶工程項目的規模收費。

 

  QickGenerate平台系統包括光學雷達(Lidar)感測器、Autodesk Revit的外掛3D建模程式,以及圖則比對報告。感測器使用光學遙感技術來測量目標的距離等參數,掃描半徑達100米,使用者可拿着感測器收集施工場所的實景數據。

 

  外掛的建模程式將已收集的實景數據製作出3D圖像,轉換成Autodesk Revit兼容的立體工程圖,並與施工前的建築物圖則互相比較,過程中應用了AI技術協助分析比對,例如施工現場的牆身尺寸、喉管是否對應原來的圖則等。完成互相比較後,團隊會提供比對報告予客戶作後續跟進,亦可按客戶需要定期提供報告直至完工。

 

古迹建築數碼化成新趨勢

 

  平台適用於大型的建築項目以至小型的室內設計及裝修工程。團隊早前為佐敦一間重新裝修的餐廳進行簡單測量建模,提供空間數據,例如所需地磚、電掣數目及位置等,讓餐廳向建材公司索取報價。此外,古迹建築數碼化近年成為新趨勢,他稱其平台可為古迹製作立體建模,配合VR或AR技術,為觀眾帶來嶄新的遊歷體驗。

 

團隊現時處於概念驗證(POC)階段,並透過不同的小型工程項目作實地測量,收集數據以完善平台系統,目標是2022年中能以提供服務的形式參與工程項目,將技術正式推出市場。團隊亦正研發手機程式,結合用戶的手機鏡頭以收集施工場所的實地數據。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