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新加坡,首個擁抱病毒的國家 還在機場建起了「泡泡酒店」

2021-08-27 13:39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之後的幾個月裏,這一城邦國家在沒有採取封鎖措施的情況下成功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也因此而備受贊譽。

通過有針對性的旅行限制和積極的密接者追蹤等措施,新加坡的新冠肺炎病例數量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

據財富中文網報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去年初開始在全球大流行,新加坡也被逼採取更嚴格的措施。到去年2月8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承認,由於本土出現越來越多無法追蹤的病例,「試圖追蹤到每一個接觸者可能是徒勞的」。

接著在3月,新加坡又迎來一波輸入性病例的爆發,也促使政府進一步收緊了政策:2020年3月23日,該國對所有短期簽證持有者和遊客關閉了邊境。

這個決定對新加坡來說是一場經濟和生存上的災難。作為東南亞最重要的商貿中心,新加坡發達的經濟和重要的地位正是取決於其開放性。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數據,航空運輸業或直接、或間接地向新加坡提供了375,000個工作崗位——約佔勞動力的10%。該行業每年為GDP貢獻360億美元,約佔總量的12%。

自從邊境關閉以來,向來以高效著稱的新加坡樟宜機場(Changi Airport)的運力僅為新冠肺炎疫情前的3%,而這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該國經歷了史上最嚴重的衰退,政府不得不花費1,000億美元、或者說GDP的20%來支撐經濟。

現在,新加坡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該國即將成為第一個從對新冠肺炎疫情「零容忍」轉變為「允許人類和病毒共存」的國家。新加坡的新方法和與之地位相似、有時被視為其競爭對手的中國香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香港於2020年3月25日關閉邊境。

這兩個城市——與亞洲的其他許多地方一樣——都曾經採用「零容忍」的抗疫戰略,採取社交距離政策,以及就新加坡而言,一邊通過旅行限制和入境隔離來控制輸入病例,一邊在當地實行封鎖,以根除本土的病例。在一年多之後的現在,新加坡正在小心翼翼地謀求重新開放,而中國香港政府則宣佈了一系列新的入境檢疫限制。

並不是說新加坡會讓生活一下恢復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常態。它選擇慢慢來。首先,新加坡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極高的疫苗接種標準:除非該國80%的人口都已經接種完兩劑疫苗,否則,新加坡是不會重新開放的。相比之下,英國在大約65%的疫苗接種率之下就實行了完全解封。

其次,即使在9月初達到這個門檻時,新加坡也將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而不是一下子完全放開。9月8日,一些旅居海外的新加坡居民將被允許在回國後免除隔離——但這只限於兩個疫情風險較低的國家:文萊和德國。

目前,佩戴口罩仍然將是強制性的,密接者追蹤應用程序也將繼續使用,餐館仍然需遵守晚上10:30關門的宵禁規定。

也許新加坡的謹慎看起來會適得其反,拖緩經濟復蘇,並且讓想要離開本國的人們更加失望。但從長遠來看,它可能會起到積極作用,甚至可能為其他想要解封的亞洲國家提供經驗教訓。

新加坡的抗疫經歷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波是發生在新加坡的外來移民勞工中,他們被隔離在狹小、衛生條件很差的宿舍里。一旦新冠病毒進入這些集體宿舍,就幾乎不可能阻斷其傳播。

去年,約有55,000名工人的檢測結果呈陽性,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實際數字超過150,000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副教授許勵揚說,儘管新冠肺炎的病例數很高,但新加坡還是「非常幸運」。「因為移民勞工大多年輕、健康,因而重症率低。」

第二波更為溫和的大流行發生在更廣大的人群中。

一系列嚴格的措施把移民勞工關在宿舍里,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出去,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社區的每日新增病例數量一直保持在個位數。迄今為止,新加坡只有49人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

儘管全球旅遊航線已經基本停飛,但新加坡政府正在忙著向全世界提醒該國的樞紐地位,想要充分利用這一作用。為了把國家捧為「安全的避風港」,新加坡在樟宜機場新建了一家商務酒店。

這家名為Connect@Changi的酒店的設計理念包含一個「生物安全泡泡區」(bio-secure bubble),供國際會議使用,即外地人發到新加坡住進此酒店,開國際會議,開完就離開。此外,新加坡政府還為經濟價值較高的商務和外交旅行安排了綠色通道,並讓新加坡代替瑞士豪華的滑雪勝地達沃斯,成為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舉辦地。

新加坡與世隔絕,好像已經準備好歡迎其他國家進入其「秘密洞穴」一樣。

但是,德爾塔變種病毒成為了攔路虎。英國在療效試驗仍然在進行的情況下與多家製造商簽訂了新冠疫苗合同,而新加坡不同,其在選擇輝瑞(Pfizer)和Moderna之前,一直在等待確鑿數據的公佈。

這一決定卻推遲了新冠疫苗的到達。今年1月至5月,新加坡僅對20%的國民注射了新冠疫苗。今年6月,當新加坡的一個漁港和幾家卡拉OK酒吧爆發德爾塔變種病毒時,接種率數字僅為40%。

德爾塔變種病毒摧毀了新加坡重新開放的努力:世界經濟論壇被取消,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也被取消。「新冠肺炎疫情表明,對付舊毒株的措施對傳染性更強的德爾塔變種病毒並不奏效。」許勵揚說,「我們保守了許多,再重新開放之前,我們的目標是提高人口接種新冠疫苗的比例。」

新加坡正在接近這一目標。最近幾周,新冠疫苗的供應迅速增加。自7月初以來,人口疫苗接種率已經從40%上升到76%——這給了新加坡對抗新冠病毒過程中的一個額外的緩衝。

「我們知道,犯錯的後果沒有那麼嚴重了。」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的經濟學家沃爾特•齊斯拉說,「今年早些時候,後果還曾經很嚴重。」

今年早些時候被取消的幾項大型活動將在未來幾個月陸續進行。由新加坡的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Temasek)組織的生態繁榮周(Ecosperity Week)會議將於今年9月舉行。

11月,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將舉辦亞洲峰會(Asia Summit),隨後是彭博新經濟論壇(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的組織機構——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執行主任詹姆斯•克拉布特里稱:「我的看法相當樂觀,這些大型線下活動將在今年下半年歸來。」他接著補充說:「政府的發展方向已經明晰。他們認識到新加坡是一個樞紐,必須重新開放。新冠疫苗不是靈丹妙藥,但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果新冠疫苗是解決問題之關鍵,那麼謹慎就是機制中的「潤滑劑」。新加坡本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得到了控制,新冠疫苗接種率也很高,但東南亞的其他地區,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泛濫。

幾個月來,由於新冠病毒在大量未接種新冠疫苗的人群中激增,印度尼西亞一直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心之一。馬來西亞的新冠肺炎病例數量也在急劇上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甚至損害了國民對總理穆希丁•亞辛的支持,導致亞辛於8月16日辭職。

新變種病毒出現在新加坡「家門口」的風險很高。新加坡採取的重新開放策略是平衡風險和回報的學問——計劃在秋季舉行的會議和峰會,正是向世界展示新加坡重返正軌的一個機會,與此同時,一種新的變種或許會像德爾塔變種病毒破壞世界經濟論壇一樣,輕易地破壞這種努力。

從長遠來看,新加坡的謹慎則是一種聲譽管理方法。重新開放不是一件大事,而是一個過程——這表明,即使危機繼續,你也可以繼續保持開放狀態。「過去幾年間,企業衡量風險的方式的確發生了很大變化。」穆迪分析(Moody 's Analytics)駐新加坡的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史蒂夫•科克倫說:「在這之前,我不確定企業們是否真實考慮了與黑天鵝事件相關的公共政策流程,但他們現在肯定這麼做了。採取了合理、慎重措施的國家,將會遙遙領先。」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