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這就是日本!

2021-07-19 20:28

東京奧運離開幕不足一星期,兩名到埗的南非足球員確診新冠肺炎,成為奧運選手村第一批確診個案。日本苦等得來的國際盛會,就是這樣進入倒數。

日本寄望第二次主辦奧運會,會帶來國運的轉機,日本男女乒乓球差多已經計好要從中國隊搶得幾多面金牌,一振國民士氣,然而,今時今日氣氛已經難以凝聚。這令人回想原本想首辦1940年奧運會的日本,出師不利,因二次大戰失去主辦機會,還要輸掉戰爭淪為美國的託管國家的悲慘命運。不過,當日本1959年最終贏得1964年東京奧運主辦權之時,日本已經創造了經濟奇蹟。

1960年,池田勇人首相宣佈「國民收入倍增計畫」,目標自1961年起,年經濟成長達到11%,用10年的時間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加到26萬億日圓(當時匯價742億美元),不過,日本1967年就完成目標,到了1971年,日本GNP為2244億美元/美國為1.17萬億美元。

1961年,日本舉行第8屆東京車展,會場面積比前屆增加一倍有多,是為日本汽車時代的開始。回望戰後1946年,無條件投降一年的日本,國內經濟生活幾乎處於全面崩潰。全國190座城市因戰火變成廢墟,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於戰前的62%,日本陷入通貨惡性膨脹,物價不斷上漲。不過,經過20年不到的努力,日本全面振興。1964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取得16面金牌,僅隨美蘇兩大超級強國,在金牌榜居第三位。

1980年日本as No.1的說法幾乎成真,不過,日本走錯了兩步,一是成功的轉入金融經濟,國內房地產、股市高漲,但失去了製造業的升級機會,更嚴重的是,日本沒有緊隨美國發展資訊科技,失掉了一個互聯網經濟時代。日本半導體先被美國強力打壓,「東芝事件」是為禍首(美國藉口日本精密企業暗助蘇聯而施以全面制裁,東芝首當其衝),日本產業結構過於僵化,大型企業當道,優秀畢業生一窩蜂投入這些機構換取長期僱用,不願創新創業,也是日本不可推卸的失敗原因。

安倍晉三就任首相,提出「三支箭」經濟策略,其中一箭是緊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TP),不過,特朗普上台就不再推行,日本實體經濟愈來愈失去動力,在中國同時的優勢的經濟發展下,日本連as亞洲No.1的機會也幻滅了,安倍晉三不是池田勇人,他再多發三箭,日本未來10年也不會再有國民收入倍增的希望。不知這是不是國運,安倍等不到東京奧運延期,就退了下來,然而,菅義偉接手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疫情奧運」。

關於乒乓球,國際目前最關注的不是張本智和,而是尼日利亞的(Quadri Aruna),他可能成為英雄,因為他拿一面獎牌就夠了,中國則以低調面對各方而來的挑戰,一如今時今日的印太地緣政治局勢。

有很多年輕人還是對日本刮目相看,說日本高踞半導體、精密技術的尖端,然而,這是上游供應鏈部份,日本不如美國的專利擁有權數量,根本起不了什麼關鍵作用,日本能高調的喊技術禁制中國嗎?最大本領不過是日本防衛省用中文發個「歡迎英國航母打擊群與日本會合」推特,這是有意刺激中國,還是表示要努力學中文?總之,這就是今天的日本。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