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美國為什麼羨慕中國?因為你破壞,我創新

2021-02-03 18:30

「創新性破壞」正在影響全球經濟,目前以美國、中國在這方面的實力最強,誰掌握創新大局,誰主導世界市場。

Tesla創下一個嚇人的紀錄,2020年底市值已逾6000億美元(股價昨再升,市值逼近8300億美元),總值超過了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本田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標緻,9大汽車製造商市值之和。當大家集中討論Tesla是不是泡沫,又循例感慨中國出不了馬斯克(Elon Musk,Tesla 的CEO)時,我們先談一下Tesla代表的「創新性破壞」,然後再說其他。

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早前公開批評,電動車被過度炒作。豐田一席話,引發行業熱議。日本政府宣佈2035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車,全球各國亦先後通過法案,相信從最早2025年起到最遲2040年左右,便進入電動車世界。豐田是內燃機汽車領導者,也許如此,豐田對電動車很有意見。

《日經新聞》報導︰「燃油汽車一般由約3萬種零部件構成,但如果是純電動汽車,據稱減少一半。據分析估算,如果2030年純電動車比例為達到25%,日本國內零部件廠商的雇用將減少2.2萬人。全部改為電動汽車,則最多將減少20萬人,零部件供貨額減少近3成。換言之,日本零部件行業的約3成的雇用將灰飛煙滅。」大家看,美國主導的電動車「破壞」力多強,日本很受影響,不過,同時也為「創新」帶來機遇。

提倡「創新性破壞」是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20世紀奧地利經濟學家,他不是黑暗與死亡的代表,相反他是希望與重生的傳道人。百年前經濟學家觀察到資本經濟的週期性,運行到某一個階段就會死路一條,走不下去;再走下去,矛盾叢生。怎麼辦?熊彼得提出「創新」(Innovation)的解決方案,利用新環境、新技術,把經濟關係重組,以全新產業模式,創造增長空間,與此同時,把那些無法重組的企業淘汰,換取萬木逢春的新週期。

中國經過近年的進取發展,開始把注意力從追求數字上的增長,轉以「創新」為持續發展方向,因為中國目前擁有人才、資金和體制有效規管的優勢;反而美國過度集中金融經濟,加上現時財政短絀,科創發展實力不及從前,有關討論已見於美國主流媒體的評論中。

iPhone是「創新性破壞」的典範,它掃走那些不倫不類的半智能手機,締造了移動通訊時代。中國憑這個窗口期,開創了互聯網經濟,改變了當「世界工廠」的辛苦命。iPhone之後,世界寄望電動車繼續為中國帶來「創新」的機遇。《紐約時報》日前報導︰「中國公司主導著世界電動機的生產。中國甚至已經控制了電動汽車所需的大部分關鍵原材料的生產,包括鋰、鈷和被稱為稀土金屬的礦物質。」此外,「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佔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比美國和日本的加起來還大。」更重要的是中國汽車產業沒有日本的百年包袱,創新輕鬆自如。

中國的AI、5G、智慧城市項目,全力配合電動車的創新發展,這是未來5至10年的經濟重點,國產汽車可望來後居上。故事說明落後不可怕,不知世界有「創新」的正能量,終日嫌自己比不上別人的想法,這才是可怕。牛年都來了,我們還有青蛙嗎?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