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雙全的玄奘法師|星島教室

2024-06-03 15:14

智勇雙全的玄奘法師|星島教室
智勇雙全的玄奘法師|星島教室

提起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一般人都會立刻想起精通七十二變的主角——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但其實比孫行者更重要的角色是「唐三藏」玄奘法師,沒有他西遊取經的事跡,也就沒有風靡後世的《西遊記》了。

玄奘取經路線
玄奘取經路線


誰是玄奘法師?

歷史上,玄奘法師真有其人,而且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宗教家、翻譯家、旅行家。玄奘俗名陳禕,年幼父母雙亡,10歲就被送到白馬寺,年僅12歲已獲法號玄奘,24歲已精通經律論,獲得「三藏法師」的尊稱。

「三藏」是指精通佛教聖典「經」、「律」、「論」的佛教僧侶法師,因此其實「三藏」並非玄奘法師的尊稱,只是受到後世章回小說《西遊記》的影響,令「唐三藏」一名更為深入民心。

玄奘潛心力學《涅槃經》、《攝大乘論》等經論,但感到各師所說不一,為解疑惑,曾向唐太宗請求出外留學,但由於當時唐朝跟西突厥之間關係緊張,大唐法律亦不允許僧人去西方,因此玄奘多次申請西遊都不獲批准。貞觀三年(629年)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他從長安玉門關偷偷出境,經姑臧出敦煌及今新疆等地,先後穿越沙漠和雪山,輾轉到達天竺。玄奘進入那爛陀寺學習經律和梵文,着重鑽研《瑜伽師地論》,兼學梵書《聲明記論》。

5年後,玄奘遊歷印度,除記錄沿途風光民情之外,亦不忘宣揚佛學、與人論辯經論觀點。玄奘在貞觀十九年(645年)返回長安。玄奘西行求法前後17年,旅程經歷138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520夾,657部。有賴玄奘法師的堅毅和勇氣,獨自西遊求學,為中國開拓了西域視野。


考古必備《大唐西域記》?

玄奘歸國後,受到唐太宗的熱烈歡迎。由於玄奘西遊期間因其佛學過人而聲名大噪,更與高昌王鞠文泰結拜,是高昌王的御弟,太宗認為玄奘有外交政治潛能,一度游說他還俗從政。然而,玄奘一再拒絕,表明只一心向佛。自此,玄奘便一直埋首翻譯經論的工作。玄奘一生翻譯經論共75部(1335卷),著名的翻譯典著有《大般若經》、《心經》等。除了將佛教經文翻譯傳入中國,玄奘亦將道教典籍《老子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傳到印度,大大促進文化交流。

唐太宗非常重視西遊回來的玄奘,命他記錄遊歷所見所聞,這就是《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它是由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執筆編集,於貞觀二十年(646年)成書。《大唐西域記》共12卷,按地區排列,其中包括新疆至南印度140多個國家,記錄當地的地理、氣候、政治、宗教、人文風俗、語言等,對於後世研究宗教流傳、語言解讀、印度歷史和文化等有極高參考價值。


虛實結合的《西遊記》

玄奘法師是真實存在的偉大人物,但大眾對他的認識卻多來自明代章回小說《西遊記》。這以孫悟空為首的3個徒弟護送師父唐僧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緊張刺激,詼諧幽默,使歷代讀者手不釋卷。事實上,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跡和貢獻備受推崇,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了小說家筆下的傳奇人物。宋代已有話本小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至明代吳承恩集大成,寫成了膾炙人口的《西遊記》。《西遊記》以玄奘的事跡為創作原型,但在小說中,他的出身、經歷被神話化,因應情節需要,他又被添上軟弱迂腐的形象。

《西遊記》第八至十二回交代唐僧取經的緣起,當中寫道玄奘的父親為陳狀元,外公是殷總管,而他在十世之前更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只因聽法時打瞌睡,犯了輕慢佛法之罪,被貶至人間。這把歷史上玄奘的身世升格和神化,一來反映他在佛教史上和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二來也合理地生出各路妖魔爭吃唐僧肉,以求長壽長生的驚險故事。

按史實,玄奘在長安時對大、小乘佛學已有研究,為了向在那爛陀寺講學的戒賢法師學習而決心西行。其時,因朝廷提防突厥,他不獲批准出國;至他載譽歸國,唐太宗才轉而遣使迎接。而在《西遊記》中,玄奘雖聞達於長安,卻不知大乘教法。而他西行出於各種機緣,包括如來佛祖請託觀音菩薩到東土尋善信求取真經,以勸化眾生;唐太宗又求高僧主持水陸大會,超渡冥府孤魂,普諭世人為善;最終玄奘既為追求佛法,也為大唐積善,以「御弟聖僧」的身份到天竺國大雷音寺取大乘佛法三藏。此中虛實轉變,使玄奘取經增添弘壯大唐的因由,也凸顯玄奘排除萬難後才得道成佛。


孫悟空喧賓奪主

另一方面,史載取經路途艱苦,與玄奘同行者多放棄前行,因此唐太宗極為推崇玄奘「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的精神。但在宋代話本小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改以團體取經,當中更增「猴行者」的角色,為一白衣秀才。至《西遊記》,吳承恩大大發揮了「猴行者」一角,塑造出機靈活潑的孫悟空,他多番為單純軟弱的玄奘化解困境,成為幫助玄奘修成正果、不可或缺的豐滿角色。自此,玄奘的故事被齊天大聖「喧賓奪主」了。

總之,玄奘西行的經歷與其弟子所寫的《大唐西域記》,對中國佛教傳播等貢獻巨大。雖然《西遊記》的虛構成分多,但始終以玄奘的故事為基礎;小說的精彩絕倫,為普羅大眾提供了認識玄奘法師的途徑,而《西遊記》中頌揚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也教化了一代代的讀者。


歷史思與行

  1. 玄奘不怕艱辛西遊取經的學佛精神,對現今學生有何啟發?
  2. 近代不少關於印度佛教聖地、佛像的考古挖掘,都有參考《大唐西域記》,試搜尋相關報道,了解考古工作與典籍之間的關係。
  3. 3歷史上玄奘的事跡和《西遊記》中玄奘的形象有迥異之處。你認為《西遊記》的改動可取嗎?

 

「三藏」釋義

  • 經: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於經部類。
  • 律:佛所制訂的律儀,有關佛所制訂的生活規則,皆屬於律部類。
  • 論:對經、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述。


本欄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文: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中國語文科科主任羅穎、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中國語文科老師符嘉穎

延伸閱讀:

生成式與傳統AI探秘|星島教室

大放異「彩」的唐三彩|星島教室

從本港瀕危植物 了解環境中的生物變異|星島教室

古都長安|星島教室

STEAM|眼見未為真!拆解Deepfake|星島教室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