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學漢語|「匽」與「匿」多音多義易混淆

2024-05-28 14:00

匽與匿

  • 【粵語讀音】jin2
  • 【粵語同音字】演
  • 【普通話讀音】yǎn、yàn
  • 【普通話同音字】
  • yǎn:眼、演、掩、衍、儼、奄、偃、鼴
  • yàn:燕、雁、厭、驗、焰、宴、咽、豔、灩、硯、諺、彥

【引用語】

  1. 海內安寧,興文匽武。——東漢班固《漢書.卷二二.禮樂志》
  2. 夏則為大暑之所暴炙,冬則為風寒之所匽薄。——東漢班固《漢書.王吉傳》
  3. 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周禮.天官.宮人》

【漢字起源】
《說文解字》:「匽,匿也。从匸,妟聲。」這個字是用「匸」作為形旁,「妟」作為聲旁。本義解作隱藏、隱匿,還可以解作姓氏、兵器名及路邊的廁所,古文中也曾作通假字,通「偃」,意指停止。

「匽」字刀幣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法定貨幣,一直到燕國滅亡。
「匽」字刀幣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法定貨幣,一直到燕國滅亡。

  • 【粵語讀音】nik1
  • 【粵語同音字】溺
  • 【普通話讀音】nì、tè
  • 【普通話同音字】
  • nì:逆、昵、膩、睨
  • tè:特
  • 【組詞】匿名、匿藏、匿跡、匿報、藏匿、逃匿、隱匿、匿名信、銷聲匿跡

【引用語】

  1.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 不散東海金,何爭西飛匿。——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3. 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書經.盤庚上》
  4. 優蓋以寒為韓,侍燕者皆縮頸匿笑。——《桯史.卷五.大小寒》
  5. 是以官長正而百姓化,邪心黜而姦匿絕,然後乃能協和氣而致太平也。——《潛夫論.班祿》

【例句】

  1. 冬天一到,樹上的蟬便銷聲匿跡了。
  2. 自從這個貪污案東窗事發,他就沒再出現過了,有人猜測他已經逃匿到其他地方。

【漢字起源】
《說文解字》:「匿,亡也。从匸,若聲。」這個字是用「匸」作為形旁,「若」作為聲旁。這個字本義是逃亡,後來主要表示隱瞞、隱藏的意思,亦可作通假字,通「慝」,意指邪惡、邪念。

多音多義:「匽」、「匿」

今期介紹的兩組漢字:「匽」字和「匿」字都屬於形義非常相近,學生容易混淆的字。這兩字的字義都與隱藏有關,卻又各自還有不同的意思。除此之外,這兩字在普通話中都各自有兩種讀音,而且在不同讀音的詞性與字義都是不同的。例如「匽」讀作第三聲時指隱藏、停止;讀作四聲時則指古時的廁所;而「匿」字讀作nì時代表逃亡、隱藏、隱瞞或暗自的意思;讀作tè時則解作邪惡、邪念。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網上圖片
部份漢字資料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提供。想了解更多漢語資訊,歡迎瀏覽鴻文館漢語學習綜合網

相關文章: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