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學漢語|「祭」「祀」祭神祀祖的統稱

2024-05-14 14:00

祭與祀

  • 【粵語讀音】zai3
  • 【粵語同音字】制、濟
  • 【普通話讀音】jì
  • 【普通話同音字】既、計、記、紀、季、寄、技、跡、忌
  • 【組詞】祭拜、祭奠、祭祀、祭禮、祭掃、祭品、悼祭

【名典引用】

  1.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王之渙《涼州詞二首》
  2.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張籍《沒蕃故人》
  3.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例句】

  1. 祭拜先祖是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2. 這篇祭文寫得非常感人,令人聲淚俱下。
  3. 古代人們祭祀時,常用牛、羊等牲畜作為祭品。

【漢字起源】
《說文解字》:「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祭」是會意字,本義是祭祀、祭奠。

  • 【粵語讀音】zi6
  • 【普通話讀音】sì
  • 【粵普同音字】寺、飼、伺、巳、嗣
  • 【形似字】巳、汜
  • 【組詞】祭祀、奉祀、祀典、祀物

【名典引用】

  1. 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
  2.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杜甫《望嶽三首.其三》

【例句】

  1. 清明時節,許多人會到墓園祭祀先人。
  2. 古代的祀典儀式往往比較繁瑣。

【漢字起源】
《說文解字》:「祀,祭無已也。從示,巳聲。禩,祀或從異。」「祀」是形聲字,「示」為形旁,「巳」為聲旁。「祀」的本義是祭,「祭無已」強調的是子孫後代持續、長久地祭祀。

祭祀

  • 【粵語讀音】zai3 zi6
  • 【普通話讀音】jì sì
  • 【近義詞】祭奠、祭拜

【名典引用】

  1. 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四》
  2.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朱柏廬《朱子家訓》

【例句】

  1. 為了這場祭祀,爸爸買了很多祭品。
  2. 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舉行祭祀活動來懷念先人。

文化知識:宗族春秋二祭

「祭祀」即是祭神祀祖的統稱,皆因古時民間會分別祭拜神明和先祖,演變至現代則主要指祭祖,其相關儀式則合稱為祭祀。

遠在宋、元時期,不同宗族的祖先從各方遷至香港,並在這裏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例如香港新界的鄧氏和九龍竹園的林族等。宗族間會在棲息地建立村落或祠堂,並在春季和秋季舉行祭祖活動(春祭、秋祭),合稱春秋二祭。

舊日宗族旺盛時,春秋二祭的規模非常盛大,例如1952年的文氏秋祭,共有約2000名族人參與。現時宗族春秋二祭已被納入香港非物質遺產名錄,我們便能藉此了解宗族文化和其重大的社會意義。

上圖源自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展示了宗族春秋二祭的部分場景。
上圖源自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展示了宗族春秋二祭的部分場景。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上圖片
部份漢字資料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提供。想了解更多漢語資訊,歡迎瀏覽鴻文館漢語學習綜合網

相關文章:

《星島教育》2024 DSE最新考試資訊、教材及備戰攻略: bit.ly/ST_DSE2024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