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宗 - 非一般的飲品|青史劄記

2023-11-11 12:03

張瑋宗 - 非一般的飲品|青史劄記
張瑋宗 - 非一般的飲品|青史劄記

中國歷史上,有一種非一般的飲品,不但能消滯解渴,還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這就是茶。茶的實際功能和文化意義都是相當豐富的,相傳早在漢代就有人將茶當藥用。雖然此處所指的茶或許與現代人的理解有出入,但也不足以否定茶在中國歷史與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因為古人早已就着製茶、飲茶的方法;泡茶技巧;品茶的器具、地點;與茶相關的文學創作等等,建立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文化體系。

先談飲茶和製茶的方法。讀者應有聽過神農氏嘗百草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出古人是有意識地品嘗葉類,茶的早期飲用方法也如是。被稱為生煮羹飲的方法,就是把茶葉熬成湯的一種方法。古人喝的茶類也是越來越多的,原來在宋代就已經有帶香味的茶了。隨着古人的製茶方法演變發展,人們開始懂得製作茶餅、蒸茶、炒茶等技術,讓茶的製作方法變得更為精妙。可見,古人品茶製茶有法,可謂相當講究。

除此之外,茶在中國文化里還有不少實際的應用功能。婚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筆者發現,原來茶在古代的時候可以用作陪嫁品。在皇室的層面,原來唐朝的文成公主出嫁之時,茶就是其中一種陪嫁品,足見茶並不是一種飲品,還具備一定的象徵意義。所謂茶禮,也就是和中國的傳統婚姻儀式有關。可見,茶文化與婚姻文化的關係是相當密切。

從茶文化的發展可見,茶原來並非一般的飲品,還是一種相當精妙、具備飲用以外的功能和意義的文化。茶作為一種文化象徵,不但能反映出不少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也能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能一直流傳至今的韌性。

筆者就讀大學期間,也常思考身邊一事一物的歷史和文化意義,發現原來很多的事物都是珍貴和有意義的歷史文化教材。讀者不妨試試舉一反三,多留意日常生活的事物、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也許能發現不少值得深究的物質文化呢!


張瑋宗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委員,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生(一級榮譽)。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1月10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周正賢 - 文史互見|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清遺民與香港中文教育|青史劄記

周正賢 - 畫中又有話?|青史劄記

張瑋宗 - 可敬可畏的大自然|青史劄記

周正賢 - 大學之道|青史劄記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