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廸 - 「棄養」與「身教」|家長教室

2023-09-26 16:30

筆者聽到一件使人痛心的真人真事。

有一位小男孩,自小與家人居於鄉郊的寮屋,家中有一隻養了6年的唐狗,狗兒陪伴男孩成長,關係密切。後來該區寮屋遷拆,這家庭獲得安置居所,男孩的父母決定棄養狗兒,亦沒有為牠作任何善後安排。男孩無法忘記,在搬遷當日,絕望的狗兒狂奔追着搬運公司的貨車,直到男孩的視線再看不到牠,那是他最後一次見到狗兒的影像。當時的男孩是何等的傷心、內疚及無奈。雖然不懂表達出來,但他對父母有種討厭的感覺。事隔多年,父母棄養狗兒的經歷,仍深深地烙印在已成為青年的他腦海中,無法釋懷。

當今社會,很多家庭因為喜歡小動物帶來樂趣,於是不理會家居環境、不細心考慮人生規劃、不考慮財政因素便開始照顧牠。然而,生活往往存在不能避免的變數;例如搬遷、家庭成員有變、移民及小動物生病等等,是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為曾經為你帶來歡樂的小動物負上責任、付出金錢與提供照顧呢?很遺憾的是,從不同的保護動物機構提供資料顯示,近日棄養動物的數字似乎不斷增加,情況使人憂心。

然而,值得我們正視的是,家長在照顧小動物時對子女造成的身教。家長是每個家庭的領航者,處事態度、行為操守都一一被孩子看在眼內、記在心中,默默模仿,亦會對親子關係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上述故事中的男孩至今仍無法接受父母棄養狗兒的行為便是一個例子。

此外,棄養為動物帶來極大的傷害,對生命價值更是無情地踐踏,家長們實在不要輕視事件對孩子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今天播下甚麼樣的種子,將來必定收穫等值的果子。如果你期望子女珍惜生命,遇到困難時可以迎難而上,不輕言放棄,請家長們從生活中實實在在地做個好模範。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文廸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26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鄭芷琪 - 你的小幸運|家長教室

凌婉君 - 減壓良方|家長教室

黃筠媛 - 家長「動口不動手」|家長教室

文廸 - 「幫手」與「放手」|家長教室

韓曄 - 執屋|家長教室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