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詠儀 - 救火、救災、救人|教評心思

2023-09-22 15:23

這個9月,連綿的暴雨震懾了這個城市,大自然的威力確實令人類感到渺小;然而,在天災的考驗下,也讓我們見證到城內謹守各個崗位的救災英雄,冒着種種風險,救人於險境、便民於善後,為雨災過後猶有餘悸的城市添上溫情。

世紀黑雨的那天,網民苦中作樂,廣傳着一幀消防救美的照片,消防的任務沉重,不過照片的效果輕鬆、大搶鏡頭,成了是次雨災的一片小花絮。

我也親自受惠過消防的大幫忙。一個星期天,我與外子早餐後就各忙各的,各自坐在自己的電腦前工作。當我完成手頭的工作時,不覺間已是下午3時許,我走出客廳打算和丈夫外出午膳,怎料他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他神志模糊、反應遲緩、不斷冒汗。情急下,我致電救護服務,消防處救護車調派中心的職員一直和我保持通話,一邊評估外子的情況、為我提供處理患者的建議,一邊讓我知道救護車的進度,直至救護員到達方掛線。

3位救護員經驗豐富,經隊長評估後,救護員為我的丈夫檢測血糖。真相大白了,原來患有糖尿病的丈夫,在工作中過久沒有進食,血糖水平大降,十分危險。救護員即從救護包中取來一包葡萄糖液,導以飲管讓他飲用,兩分鐘後,丈夫的意識漸漸恢復了,才驚覺剛剛檢回性命,3位救護員對外子有救命之恩,我們沒齒難忘。

在暑假,我為自己安排了一次帶隊工作,帶領學生參觀位於將軍澳的消防及救護教育中心暨博物館,讓同學認識消防的工作,順道探索個人的生涯志向。學生了解到消防工作有智有謀、有靜有動,有前線的、有後方的,工種多元,有與救火有關的,也有與救火無關的,就像救護員對我們的大恩一樣,分工雖不同,目標卻一致:保障市民的生命與財產,救火、救災、救人。

個人希望,這次參觀,能為同學的生涯規劃提供一點啟發。


潘詠儀
作者為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22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鄭家寶 - 未來教育|教評心思

楊佩珊 - 難忘的9月1日|教評心思

翁港成 - 樂此便不疲|教評心思

陳玉燕 - 以書為禮|教評心思

蔡世鴻 - 花多眼亂|教評心思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