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文、楊子琳 - 我們的暑期作業|視藝師語

2023-09-21 18:47

朱:「往年10月應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之邀,到校替五年級的準畢業生進行視導,因而認識楊子琳老師。今年4月,她邀我作推薦人,5月獲得教席,說相約茶聚。6月初,我歐遊回港,便相約楊老師一起進行暑期作業。」

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凝聚是在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我和朱校長的第1份作業,是參加香港展能藝術會『藝燃薪』的室內寫生:導師請學員以五感,感受四周事物,然後將最深刻的作畫,大家自由發揮。在旁的家長及導師亦一起參與,以示鼓勵,這不獨營造集體創作、互相分享的氛圍,更建立學員的自信。」

我們講完第1份作業,即接續講第2份。第2份作業是協助朱校長主持「聯校教師親子陶藝班」,創作前,朱校長提醒各人細心觀察及感受陶泥的特質。其後由我教授小朋友製作「小黃鴨」,先講解基本的陶塑技巧,然後進行親子活動。除「小黃鴨」外,參加者更創作風格各異的動物。

7月,我們與幾位「行家」到灣仔的賽馬會匡智學校參觀陶藝室,當天由何傲天校長親自介紹陶藝室的設備及相關活動,這便是我們的第3份作業。陶藝室的設計以學生為本,並附清晰的指引。當進入教室後,用具和物品均按順時針擺放,學生可自行取存。能力較高的高年級學生更可自由進出陶藝室創作,以提升學生自理及自學能力。

何校長稱,學校將於9月在PMQ舉行「陶家宴客」的展覽,屆時將展示具香港特色的家常小菜及食品。他稱以「家」為題,是希望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從多角度探究食物的顏色及形態,用陶泥創作。正如楊秀卓《帶個腦返學》一書提及:「教育應從生活出發,一切從感知及關心身邊的一事一物開始。」今年9月,我以新入職教師身份參加開學禮,展開教學征途。「冀望教學相長,與新舊同工一起努力,堅守信念,勿忘初心。」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朱啟文、楊子琳
作者分別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前執委及會員,榮休校長及視藝科老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21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劉瑩 - 真誠乃文藝工作者的條件|視藝師語

陳偉邦 - 留法三劍俠:朱德群之苦行絕藝|視藝師語

梁志芬 - 美術比賽能否讓學生得益?|視藝師語

陳偉邦 - 林風眠的藝術貢獻|視藝師語

吳崇傑 - 締造平台|視藝師語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