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詠儀 - 復「常」之後|教評心思

2023-04-28 12:40

復常後的校園生活為師生都帶來了焦點,大家都在珍惜每一個機會,追補着教、學、玩、遊。雖說復常,但對於初中的同學,度過了疫下升中、網課面授課堂交替等不甚整全的兩年,對他們來說,要復的是怎樣的「常」呢?

我記得在全校剛剛恢復實體課後,剛升中的少年人,上課期間看到校長的身影在走廊移動,眼睛就禁不住往窗外看,他們對校長巡課的常規也許久違了,總是充滿好奇和熱情,更有不少中一同學還率真地和我隔空揮手,把老師弄得哭笑不得。校長巡課,本來是為確保教室的秩序和學生的專注力,不料這群孩子竟無視校長與他們的專業距離,也無視教室內外的實際距離,和校長產生互動起來,這是我巡課以來從未遇過的。

小息的巡課我又另有發現,我留意到初中學生和友伴的交往,多了身體的接觸,有一些接觸是無傷大雅,但有一些則可能會導致人際間的誤會。這些天真爛漫的反應、特別的場景,頗能引我深思。一方面我享受同學們的熱情對待,因為能看見孩子率性真情的一面,但同時,我意識到初升中的學生,錯失了高小兩年的實體校園生活,他們復的「常」,是停留在小四或小五階段的「常」,上了中學,他們仍以初小時期的人際視角處理關係,和實際年紀應有的表現出現落差。

有趣的觀察不僅出現在孩子間,隨着恢復全日課,學校錄得歷年來最多有關午膳安排的家長查詢,關於分量的、食材的、營養的,甚至取飯流程的,彷彿家長也失落了一小段見證着子女漸趨成熟的片段,由小四一躍至中一,放心不下。

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即時復原的只是課時、考核、活動、比賽上的硬常規。原來,即使資訊科技如何發達、老師的網課技巧如何高超、同學在家自學的能力如何強大,在成長範疇的軟實力上,始終校園才是孩子的最佳訓練基地。5月將至,學年快盡,願所有同學在校園追補學習遊玩之餘,也能追補群處,全面復常。


潘詠儀
作者為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28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鄭家寶 - 種瓜得瓜?|教評心思

陳玉燕 - 學習在運動與運動以外|教評心思

蔡世鴻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評心思

潘詠儀 - 值得承擔的代價|教評心思

鄭家寶 - 修己善群|教評心思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