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總須嚴打打假波 還球壇廉潔公平形象

2024-05-30 00:00

本港足球壇再爆出醜聞,廉政公署採取行動拘捕12人涉嫌貪污,通過打假波來操控賽果。事件再次令球壇蒙羞,個別球員和教練不自愛,明知打假波有違體育精神和公平競賽原則,為了謀取私利,不惜以身試法。足總須嚴厲打擊打假波,起殺一儆百作用,才能改善本港球壇形象。
球員沾賭波陋習易被金錢誘惑

廉政公署表示,在去年5月「碧草」行動中瓦解一個非法外圍賭假波集團,在調查過程中進一步發現有其他球員涉及另一宗打假波操控賽果事件,決定在周一採取「勁草」行動,拘捕12人,其中9人來自一支港超聯球隊和兩支乙組球隊的教練和球員,餘下3人是賭注中介人,也是另外3支球隊的主教練和球員,但拒絕透露相關球隊名稱。被捕兩名教練據說在比賽場邊以身體語言向正在作賽的球員發出暗號,操控指定入球、角球數目,或輸贏比數等賽果,並在外圍落注,從而獲利。

儘管廉政公署強調,今次行動只是去年「碧草」行動的延伸,是順藤摸瓜下取得的意外成果,案發是在2021年三個賽季,但港超聯球隊卻涉嫌在今個賽季打假波,反映違規球員沒有被去年廉署行動所震懾,依然續繼透過行賄、受賄和操控賽果來圖利。

今次涉案球員和教練並非不知道打假波是違法,依然自甘墮落參與,相信是與收入微薄有關。本港球壇過去幾十年走下坡,並非人人像港足教練安達臣般有執教能力,令港足表現猶如脫胎換骨,從而被人高薪挖角,很多球員和教練都正為生計煩惱。再加上不少年輕球員在加入球圈前已沾染賭外圍波的陋習,故得悉打假波可獲得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賄款,為了餬口自然易被金錢誘惑,並通過家人或親信在外圍下重注,達致雙重獲利。

不過,並非所有熱愛足球的球員都是利慾薰心,即使涉案球員嘗試拉攏或慫恿他們參與打假波,也一一婉拒,故此廉署認為今次只是個別球員自身出問題,與球隊管理並無直接關係。
零容忍不是掛在口邊須採行動

打假波屢禁不絕,監管不足是另一個原因。由於足總人手不足、低級別賽事場次又多,以致未能做到每一場比賽都安排監察員在場,令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每次當廉署宣布成功搗破打假波集團,足總總是表示對足球舞弊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卻始終沒有採取任何有效預防措施,只停留在加強防貪講座,試圖向年輕球員樹立正確道德價值觀。既然明知人手不足,便應盡快招聘人手,盡可能做到每場賽事有監察員監場。

更重要是足總要嚴打足球舞弊,絕不容球壇烏煙瘴氣氛圍繼續。若發現比賽出現疑似打假波的可能,或接獲相關投訴,足總應派紀律小組對涉嫌打假波的球員主動展開調查,查看對方行為是否有違球員公平競賽的職業操守,若查明屬實,須轉介廉署接手處理,並因應情節嚴重性作出處分,包括吊銷會籍或終身停賽。

此舉讓足總用實際行動向球會和球員釋出零容忍、嚴格執法的信號,對球圈起阻嚇作用。問題是,足總是否有勇氣去做,因這是相當吃力不討好,隨時會得罪很多球會班主,影響本港足球發展。畢竟班主經營一支球隊的費用不菲,涉及球會人員工資、租場訓練費用,但不少球隊表現強差人意,經營相當困難,若球隊被吊銷會籍,只會令聯賽球隊買少見少。公眾期望足總能展現勇氣和魄力,還球圈一個公平廉潔氛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