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制定整全政策 免照顧者悲歌重演

2024-02-02 00:00

近日接連發生照顧者因不堪壓力而輕生事件,揭示以老護老、以老護病問題嚴重,而現行政策對照顧者支援不足。隨着人口日趨老化,以老護老現象將會越趨普遍,若當局不盡快制定整全照顧者政策,提供適切支援,類似悲劇將會不時重演。

日前一名84歲老翁在港鐵石門站殘廁內,企圖殺害71歲患有腦退化症的妻子後,再用膠袋笠頭自殺。照顧者壓力爆煲並不僅限於基層,連退休高層公職人員也未能幸免,73歲廉署執行處前處長李俊生懷疑因照顧失憶妻子感壓力和情緒困擾而輕生。事件反映照顧者長年累月照料患病老伴絕不容易,身心俱承受巨大壓力。
宜建照顧者數據庫識別高危家庭

兩宗悲劇再次敲響照顧者支援不到位的警號。全港現時有145萬名65歲及以上長者,當中至少有23萬人因長期病患、殘疾需要人長期照顧起居飲食,但安老院舍宿位嚴重不足,被逼要居家安老。然而,未必每個家庭的財政很充裕,可負擔得起聘請家傭,而子女又不同住,大多惟有選擇自行照顧老伴,結果出現以老護老、以老護殘或以老護病等現象。可是,照顧老伴並非易事,尤其是當對方患有腦退化病,記憶力減退、缺乏自理能力、情緒大上大落,需要時刻緊盯,以免其走失,導致照顧者長期睡眠或休息時間不足,身心俱疲,當情緒壓力到了臨界點,一時想不開便很容易做出輕生、同歸於盡等傻事。

現時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援政策零碎,主要是提供24小時電話熱線服務,並為低收入的照顧者提供每月3000元津貼。但從電話熱線推出多月,仍發生照顧者輕生事件,反映願意主動尋求援助的人並不多,背後原因可能是羞於向外人啟齒,不想人知道自己情緒出問題。至於3000元津貼,聊勝於無,但受惠名額僅1萬個,對全港有多達45萬名照顧者而言,可謂僧多粥少,再加上申請門檻高,規定不能同時領取綜援、長生津或傷殘津貼,並設有收入上限,以致申請者不多。

隨着人口老化,未來被照顧者和照顧者的人數肯定有增無減,當局若想防止照顧者輕生或倫常慘劇重演,有必要認真制定一套整全照顧者政策,對相關支援配套措施進行規劃,而關鍵是須先建立照顧者名冊資料庫,以便掌握照顧者實際數字,再透過關愛隊進行家訪,了解其需求,並實地評估究竟有多少個是雙老家庭,識別當中哪些屬於高風險家庭,急須優先提供支援。

同時,政府也可藉此統計和推算出現時和未來的長期病患或腦退化症患者數字,以便更準確規劃安老院、日間暫託中心宿位,幫助被照顧者和為照顧者提供支援便利,令資源更有效地分配。

此外,當局應在18區成立支援中心和暫託服務,為照顧者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援和輔導服務,甚至提供臨時上門護理、陪診服務,並舉辦更多照顧者活動,讓照顧者獲得適當喘息空間,紓解壓力。
學會放空自我減壓主動向人求助

照顧者也要學懂放空自我,盡量爭取每周至少有幾小時是私人時間,例如去看電影、上興趣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減壓;並且應放開懷抱,願意與人傾訴心底話,有助解開心中鬱結,有需要時,別不好意思開口請朋友或鄰里幫助。

照顧者悲劇一宗也嫌多,港府應認真檢視現行照顧者政策流於碎片化,盡快制定整全政策,並做好對照顧者的經濟、輔導和暫託支援,令其也獲得適當照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