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急拆彈 強推不如重置宣傳挽信心

2024-01-20 00:00

垃圾徵費原定4月1日實施,但社會各界對落實細節充滿疑問,政府昨天突然宣布再度押後4個月才全面實施,以便有更充裕時間就執行細節進行清晰解說,並由政府部門先試行。當局此舉是因應實際情況作出的務實決定,避免灰犀牛事件出現。當局宜趁這段時間做好宣傳教育,並做好試行工作,解決業界和公眾的疑難,在未來全面推行時大家便會知所適從。

環保署原定昨天舉行記者會講解垃圾徵費實施細節,最後變成由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宣布押後落實日期。謝展寰指,鑑於很多市民不了解垃圾徵費是怎樣運作和相關細節,決定向行政長官提議將政策法定生效日押後至8月1日,但會安排政府部門及一些樓宇在4月1日先行先試,讓市民看到垃圾徵費的真實操作而非抽象解說,實地展示教育演練。
押後執行日期防灰犀牛出現

垃圾徵費原先是去年底推出,但因聖誕和新春清潔工人手不足而押後到今年4月1日,當局相信是考慮到環保署準備工作不足,為免演變成一場公關災難,只有急拆彈,有必要延遲執行,以減少強推所引起的陣痛。環保議題本來爭議較少,易獲公眾支持,而垃圾徵費早在外國執行多年,可供參考的經驗頗多,詎料在執行時卻頻頻出問題,尤其具體執行細節欠奉,環保署官員在解說公眾疑問時口徑不一,越解說越混亂,反而增添更多疑問。環保署署長徐浩光失言,發表了「清不清楚好多時是看你自己想不想弄清楚,如果你想不清楚,幾時都是不清楚」的離地言論,令事件火上加油,引來公眾不滿,認為政府須先搞清楚,市民才能守法。

事態發展讓政府覺得若在市民不了解下仍如期強推垃圾徵費,大概率會發生灰犀牛事件,即看到警示信號或危險跡象卻視而不見,隨時導致政策硬着陸。去年初港府推出隧道「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但由於車貼問題,最後要押後3個月才推行,即使仍有個別甩轆事件,但運作大致順暢。「易通行」涉及車輛有限,已讓政府緊張,但今次垃圾徵費涉及749萬人口,而且牽涉到生活習慣改變,令政府更不敢怠慢,擔心事件處理不好,隨時引發災難,影響政府威信。
做好減廢教育改變生活習慣

據了解,行政長官李家超果斷介入,決定推遲4個月執行垃圾徵費,並指示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負責統籌多個部門更有效地落實新政策,並做好宣傳解說工作。對港人來說,垃圾徵費是新事物,未推行已衍生很多疑惑,市民、物管處、前線清潔工人,以至工商界不斷提出場景式問題,沒有任何標準答案,故過往那套宣傳解說已不適用,而且單靠文字或說話解說可能很抽象,隨時引起不同詮釋,故決定採取摸着石頭過河策略,分階段推行,先由政府部門和政府樓宇先試行,可謂身先士卒,下階段才全面在香港實施。

由政府帶頭先行先試,好處是通過在政府大樓和部分公屋屋邨實地操作,起示範作用,幫助市民更加容易清晰了解垃圾收費的操作和細節,怎樣處理外賣餐盒、茶水間垃圾、辦公室垃圾,如何處理違規垃圾,有助釋除清潔工人和物管處的疑慮。在試行過程中,相信會不斷遇到一些從未想過的場景式問題,相關官員會設法即場或事後探討解決方案,有助理順磨合期的問題,並會將相關情景拍成短片放上網,供公眾參考,讓大家知道如何處理相關垃圾,在8月全面執行時便倍感安心,不會擔心會誤墮法網。

垃圾徵費是減廢的其中一項手段,涉及改變市民生活習慣,移風易俗需時,故當局在加強宣傳教育時,應鼓勵市民家裏設有兩個垃圾桶,將垃圾分類,一個放置可回收的膠樽、鋁罐和紙,另一個是用指定袋盛載煮食前切下的果皮、肉類脂肪、廚餘,過程多了一重工夫,但卻可將丟棄的垃圾量減少,並可將垃圾積累幾天才丟,從而達到慳錢作用,讓公眾更積極配合減廢。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