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醫學院如遠水救近火 擴容兩大較合算

2024-01-19 00:00

香港科技大學正爭取成立本地第3間醫學院,培訓更多醫生,應對醫護人手不足和日益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然而,第3間醫學院由籌辦到真正培訓出首批醫生,隨時是十年後的事,實屬遠水不足以救近火,政府在審視科大提出的方案,相信會考慮不同因素,包括公共財政資源、現有兩大醫學院是否有空間增加醫科生學額等,若認為現有設施增學額更具成本效益,毋須捨近圖遠。

本港長期面對醫護人手短缺,2021年每千人口僅有2.1名醫生,遠低於新加坡(2.5名)、英國(3名)和澳洲(3.8名)。再加上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45%醫生在公院任職,卻照顧了全港90%住院病人,以致每逢流感季高峰期和長假期時,病人逼爆公院急症室。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市民對醫療護理服務需求殷切。

港府近年終克服阻力,修例允許輸入海外培訓醫生,而港大和中大醫學院亦不斷增加醫科生學額,緩解醫生荒。故科大有意設立醫學院,意味本地醫生供應將進一步增加,對病人來說確實是好事。
政府財困增撥資源有難度

不過,成立本地第3間醫學院始終是遠水,因由科大提出申請,到教資會撥款、覓地興建新教學大樓、醫學位課程設計、認證和評審,均需時落實。即使科大樂觀地打算可在兩、三年後開班,首階段每年錄取50名醫科生,未來目標是每年招收200名醫科生,但要真正培訓出第一批本科畢業生,至少是8至10年後的事,未必能解決當前公營醫院人手短缺問題。

雖說增設第三間醫學院是大部分公眾的願望,但政府在審視時卻要考慮很多因素。首先,成立新醫學院是一項涉及龐大教學資源的投資,包括擴建或增建教學大樓、圖書館、實驗室、解剖室、聘請教授、尋求醫院為醫科生提供實習場所。當前港府面對嚴重財赤,須開源節流,但開徵新稅或加稅肯定面對很大阻力,此路行不通,惟有朝節流方向埋手,在審慎理財的大原則下,是否有足夠財政資源調撥給科大成立第3間醫學院頓成疑問。

港府在審批時也會評估新醫學院成立,會否影響現有兩大醫學院的運作。畢竟全球均面對醫護人手短缺,世衞組織估計空缺多達430萬個,假如科大獲准成立第3間醫學院,便需要招聘大批教授授課,相信會向兩大醫學院教授或海外人才招手,隨時引發一場互搶人才大戰,造成惡性競爭,是港府最不願意見到。

當局同時也會檢視現有兩大醫學院的資源是否有擴容能力。事實上,兩大醫學院早在幾年前已為擴容做好準備,除了擴建或增建教學大樓,中大醫學院更是每年向海外招聘人才,並着力培育年輕教授,迄今已訓練了逾20名教授,而港大醫學院亦增聘了35名教授,在軟硬件上均已準備就緒,可在短時間內一起將每年醫科生學額由現時的295個增至400個。這意味兩大醫學院仍有空間隨時大幅擴容,而且還可一步到位,每年增多210名醫科生,達到科大的終極目標,所投入的資源較少,卻更具成本效益。
輸入海外醫生已初見成效

此外,港府引入海外受訓醫生的措施已初見成效,醫管局已發出160份聘書,當中120人已簽約,再加上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緩解醫護人手壓力。隨着相關措施繼續推進,相信情況會進一步有所改善。

面對財赤嚴峻,政府在審視成立第3間醫學院時更須審慎認真研究,短期若能有現成方法緩解問題,不妨先採用,待財政狀況好轉,再檢視實際情況才作最後決定也不遲。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