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翁有心事公院此路不「通」

2023-12-10 00:00

的士司機謝先生指,約10年前發現3條冠狀動脈中2條有問題,惟苦於治療費高昂一直未做「通波仔」手術。
的士司機謝先生指,約10年前發現3條冠狀動脈中2條有問題,惟苦於治療費高昂一直未做「通波仔」手術。

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在本港十分普遍,若有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堵塞,隨時命懸一線。任職的士司機的謝先生約於10年前發現在3條冠狀動脈中,有1條已「塞了7成」,另1條亦「塞咗一半」。私家醫院建議他「通波仔」免除後患,惟他考慮到手術費不菲,決定轉向公立醫院求醫。豈料多年來,公院醫生一直只採用藥物控制策略,並未安排他入「手術隊」。他曾追問其在公院的主診醫生,為何其建議與私院截然不同,「佢答得好文雅,話在醫學角度(我)是需要通波仔,但在香港醫療制度下就未使通住。」 

現年70歲的謝先生每年均會定期驗血,約10多年前一次檢查中發現血壓突然飆高,隨即按私家醫生建議,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結果3大冠狀動脈僅得1條正常,「私院看了報告,建議我通波仔(即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但一問才知手術費差不多要20萬元,實在負擔不起,沒法子只能取了轉介信去公院排期。」

不過,謝先生在公院卻未能進入輪候「通波仔」的隊伍,需先接受藥物治療。此後,謝先生一直服用薄血藥、降膽固醇及降血壓類藥物,每次在心臟科覆診僅量血壓及問症,「次次都是問有無心口痛等病徵,取藥後便了事。」直至1年後,他被安排接受電腦掃描,因發現患鼻竇炎及喉嚨「有粒泡」,再被轉介至其他公院,「新界東聯網所有醫院我去勻曬,後來又再轉去老人科。」
醫生建議服藥  「坑渠塞滿都可去水」

謝坦言,自知「心有事」,一直提心吊膽,外出必隨身攜帶「脷底丸」(即紓緩心絞痛藥物),亦困惑公院的治療建議為何與私院完全不同。他說:「問過公院心臟科點解,醫生用坑渠來比喻,稱坑渠塞到滿還是可以去水。」醫護人員更「講故事」,稱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09年心臟病發時,也是暈倒後才送入公院「通波仔」,「高級公務員也不會有優待。」

惟隨着年齡增長,危機顯現。至2020年時,謝先生不時突出現心跳加速、心口「乸住痛」跡象,每次持續10多秒,即不敢怠慢往急症室求診,但醫生卻說他沒問題,認為他可能是心理作用。
屢現心口痛  反被指病情穩定

他回想,自從知道血管出問題後,已戒煙戒酒,定時服藥,每周量血壓的數值亦正常,「曾問公院為何不再為我照磁力共振,確認3條冠狀動脈的現況,但醫生指他病情穩定,要排很長時間,反建議寫轉介信給他到私院進行。」

對於未來的治療路向,謝先生指公院心臟科已為他「close file」,促他若有不妥才到急症室。其家人近日曾討論應否返回內地「通波仔」,他坦言,對內地醫生的信心不大,「但現在看到深圳口岸全部都乾乾淨淨,已經改觀。」

醫管局回覆指,近年每年平均處理逾2萬宗冠心病新症,年均進行約7000宗「通波仔」及約500宗「搭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醫管局專科門診亦會就新轉介個案實施分流,若輪候期間病人的狀況有變,可返回所屬專科門診評估是否需將診期提前,或可考慮到急症室求診,但該局未有直接回應病人平均需輪候多久才能進行「通波仔」手術。被問到血管需「幾成塞」才會排期做手術,局方指「通波仔」及「搭橋」手術均有不適用情況,需由心臟科或心胸外科專科醫生因應臨床情況作決定。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