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通用指標》列兩類副學位清晰定位

2023-07-05 00:00

教育局昨更新《通用指標》,清晰界定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定位。
教育局昨更新《通用指標》,清晰界定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定位。

(星島日報報道)副學士與高級文憑課程以往定位不清,教育局昨更新《通用指標》,列明前者課程多屬通識性質,以便升讀學位課程;後者則為職專教育路徑之一,支援不同行業需要。當局亦上調兩類課程特殊收生的限額,新學年增至收生人數的15%,以及院校收生總數的10%。有升學專家認為《指標》有助學生因應個人能力選擇修讀,建議學校加強推廣,協助他們盡早完成生涯規劃。
新修訂的《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的新修訂通用指標》在2024/25學年正式生效,列明副學士學位與高級文憑的定位區分,副學士須在一般技能方面具穩固基礎,「足以升讀更高程度的課程」,6成課程內容屬公民責任、溝通技巧、數碼技能等「通識性質」;高級文憑則旨讓畢業生升讀「可獲取專業或學士學位資歷的課程」,6成課程內容屬「專業性質」,包括職場學習、專題研習等。
鼓勵錄取非學術成就學生

《指標》要求開辦副學士課程的院校須公布更多升學路徑的具體資料,追蹤畢業生升讀學士學位課程情況,倘擬定升學路徑與實際升學成效有差異,院校須在評審及覆審時作解釋。至於高級文憑課程,須在資歷名銜反映升學路徑和定位,並應接納以相關應用學習科目成績報讀。當局亦要求院校委聘相關行業、專業和行業團體,參與課程設計、授課及成績評核。

兩者維持入學要求不變,學生須在文憑試中考獲5科第2級成績,包括中英文科。畢業路向方面,兩者畢業生均合資格報讀高年級學士學位課程,或四年制學士學位課程的第3年,而高級文憑畢業生可選擇繼續進修,獲取專業資歷,以便日後投身職場。當局指院校在合適的情況下,應爭取業界或專業認可課程,推動職專教育發展。

為鼓勵專上院校錄取非學術成就的學生,當局在新學年起上調兩者的「特殊收生學額」,由現時規定課程收生人數5%,以及院校收生總數3%,分別增至15%及10%;非本地課程則由課程收生人數的5%,調高至10%。
吳寶城:助學生選擇課程

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以往被批評定位模糊,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認為,社會仍充斥「讀高級文憑不能升大學」的刻板印象,「高級文憑畢業生同時擁有職業技能,畢業路向較副學士生多一種選擇。」他認為新修訂的《指標》有助學生因應個人能力,選擇升學或職業導向的課程,建議學校加強推廣,協助學生分析課程內容及規劃畢業路向,避免「錯配」。

然而,吳寶城認同《指標》未改變副學士資歷的就業難題,「讀的內容以理論為主,不夠深入,畢業後直接找工作容易『兩頭唔到岸』」,建議副學士學生應把握課餘時間,學習不同技能,增值自己。對於「特殊收生學額」上調,他相信有利成績稍遜,「可能連5個2都沒有」,但擁有一技之長的學生,通過非學術表現獲得升學機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