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善用原生植物 打造生態友善城市

2022-10-28 00:0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年積極鼓勵各國改善城市的綠色空間,從而為各種生物提供棲息地,同時提升人們的生活質素。而各國均已趨向打造更自然、更生態友善的市區公園,提倡「自然生態公園」概念。

反觀香港,康樂文化事務處管理的中、大型市區公園及海濱長廊有四十三個,佔地相當於一點三個長洲的面積。然而,相比其他地區的市區公園,香港的公園有修剪得宜的植物、各式各樣的健身遊玩設施、鋪砌劃一的石屎步道……無一不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但往往令公園變得過於人工化,未能發揮市區公園潛在的生態價值。
市區公園的生態價值

六年前政府制訂《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畫二○一六—二○二一》,是本港首份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行動計畫。計畫表示要將大自然帶回市區,包括在市區公園及花園營造一個生態網絡予野生動物,從而加深市民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市區公園在生態價值方面雖然不及郊野公園,但因坐落鬧市中心地帶,成為了不少野生動物的綠洲。例如九龍公園曾錄得逾七十種野生雀鳥,包括一些短暫遷徙到港的鳥類,而香港大學亦有研究記錄九龍區的公園共有五十一種蝴蝶,佔全港蝴蝶物種數約五分一。豐富的物種和便捷的交通,讓市區公園非常適合市民認識和探索自然生態。

近年市區公園的確設立了不少「蝴蝶園」、「生態園」和「自然保育園地」,然而不少地方都以種植外來植物為主。雖然這些外來植物或許能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蟲採蜜,但葉片或果實都不太適合其他原生動物食用,對本地的生態價值有限。而且部分栽種的植物如馬纓丹、三裂葉蟛蜞菊等,已被國際保育聯盟(IUCN)評定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因此日後不宜再種植。
原生植物未受重視

既然如此,為甚麼這些「自然保育園地」要栽種外來植物呢?原因之一,是缺乏對本土植物的認知。就蝴蝶而言,不少可供參考的書籍所介紹的蜜源植物都是外來物種,缺乏本地原生植物的資料,因此造成使用外來植物更吸引蝴蝶的錯覺。

綠色力量最近綜合近十年的蝴蝶調查結果,記錄共一百四十種蝴蝶蜜源植物,當中六成為原生植物。調查顯示,雖然原生植物一般花期較短,但每當開花即會吸引大量蝴蝶,當中最多蝴蝶攝食的原生植物山蒲桃,一天內最多錄得三十一種蝴蝶攝食。相反,不少外來蜜源植物雖然全年都能錄得蝴蝶攝食,但最多蝴蝶攝食的外來植物白花鬼針草,一天內最多亦只錄得十二種蝴蝶攝食。觀察數據顯示,原生蜜源植物對蝴蝶的吸引力較強,所以應當多加栽培。綠化相關的部門如能於同一地點種植不同花期的原生植物,以彌補原生植物花期短的問題,使花蜜無間斷供應,相信更有助蝴蝶的多樣性。

其實漁農自然護理署近年進行的「植林優化計畫」,已着力種植原生喬木,當中如鴨腳木和珊瑚樹等均是非常吸引蝴蝶的蜜源植物,不過現時都只用於郊野公園。其實在市區除了市區公園,房屋署轄下公屋的綠化空間亦有很大的推廣價值,例如東涌新市鎮四十二及四十六區都可考慮種植原生蝴蝶蜜源植物,以善用東涌豐富的生態資源去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二○二二年尚餘兩個月,目前仍未見新一階段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畫》,然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根基,我們將就有關的原生蜜源植物資料,去信綠化相關的部門如康樂文化事務署、房屋署等,希望可以用作市區種植的參考,從而打造一個更生態友善的城市。
游靜賢
綠色力量教育及項目經理
鍾翠珊
助理高級教育及項目經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