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出多入少 政府勿輕視危機

2021-08-14 00:00

政府最新統計顯示,今年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約七百四十萬人,移出的港人達八萬九千二百人,比去年多近八成,呈出多入少現象,政府發言人指這與疫情有關,因部分已離港的市民未能返港,入境者亦減少,以致出現較多的「淨移出」。此解釋只突出短期因素的影響,顯然未觸及一個深層的危機,就是人口流出已成持續趨勢,特別是專才正入不敷出,經濟發展將因「失血」而變得虛弱,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指醫護外移有所增加,為此危機提供了新佐證。政府對這嚴峻情況絕不能輕視,應從速制訂有效措施補救。

香港人口近年出現淨減少,除了出生率下降,還因為外移的市民增加,流入者減少,其中當然有各種原因,疫境影響通關通航確有一定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港人出現移民潮及來港定居者大不如前,已形成持續趨勢,中長期而言將不利經濟,實在令人憂慮。正如研究人口政策的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所言,近一兩年移民人數確實多了,但要彌補人才流失並不容易,因全球都在吸納人才。

推力強拉力弱 出現「失血」狀態

一個社會的人才進出,概括而言在於兩股力量,就是推力與拉力,當推力強於拉力時,人才便出多入少,處於「失血」狀態。這理論對香港同樣適用,政府必須深入研究香港是否出現推力強拉力弱的問題,才可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

近年香港確有一些因素把人才往外推,除了持續的政治動亂帶來憂慮與鬱悶感外,在經濟方面,因發展停滯令就業機會減少,以及樓價與租金高昂,大大加重中產階層的負擔,生活愈來愈不好過,而薪酬增長速度又遠遠不如八、九十年代般高,與外地的差距不斷縮小。如此種種,都形成不利於留住人才的環境。

問題的另一面是,在推力加強的同時,香港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卻持續遞減,上述的負面因素,令許多本打算留港發展的人才,最後沒有以此為家,選擇返回內地或原居地生活。特別是過去幾年政治動亂中的極端排外情緒,對引入外來人才的負面影響極大,需長時間才可彌補。

在香港「拉力」漸失的同時,內地其他城市卻大力招攬人才,逐漸佔了上風。例如深圳為了發展成科技大都會,近期就推出個人所得稅財政補貼,最高補貼金額可達五百萬元人民幣,這措施落實後,高級打工仔的實質薪酬將與香港相近,甚至更高,目的就是要加強吸納短缺的高端人才。

深圳吸納人才的胃納極大,單是二○一九年就引進了近二十八萬各類人才,到今年四月,該市的科技人才已超過二百萬,但「拉力」還未減弱,可說多多益善,而香港亦是其打主意的目標。

不要以為與港爭奪人才的對手只有深圳,事實上內地多個省市,包括一些偏遠地區,都在努力吸取人才,為此各出奇謀,包括給予戶籍、優惠購房及稅務優惠等,其競爭力絕不可低估。

對手加碼招才 香港需新對策

此消彼長,對一些本打算留港發展的內地人才來說,如有其他更佳選擇,而香港又沒有優越得多的條件,自然不願留低。有學者分析指,去年有三千一百多名內地或外國人士申請香港永久居留資格,與七年前持學生簽證來港讀書的內地與外國學生人數比較,只有約一成人留下來。由此反映,香港對他們欠缺「拉力」。

香港原來的人才流走,希望吸納的外來人才又「拉」不住,結果出現了高端人力不足的問題。據勞工及福利局的推算,到二○二七年時,大學學位以上人力的需求將增加三十一萬人,但按供求差額估計,這類人力欠缺達三萬四千人。

政府對上述危機必須高度重視,否則經濟科技發展勢將被「人才荒」所阻。要走出這困局,一方面應給人才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改善其生活條件,甚至提供稅務優惠;另方面應全面檢視輸入優才計畫,大大加強香港的「拉力」,如效法其他內地城市,給予更具吸引力的條件。政府必須盡快定出整套吸納人才的政策,不能再遲疑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