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草案「上馬」 倡增設特別註冊委會

2021-05-1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公營醫療體系長期缺乏醫生,令專科門診新症等候時間愈來愈長。政府正式提出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引入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的註冊醫生,即海外醫生在港執業。法案本周五刊憲,下月二日提交立法會,冀今年底前通過。當局最新建議在醫委會下新增特別註冊委員會,以制定認可、合資格的醫學院名單,數目不多於一百所,最快明年可訂出名單。當局強調,這批海外醫生仍需要「過五關、斬六將」,「有多重保障不覺得比本地培訓醫生差」,甚至過的關卡比本地培訓醫生多。

港府早前曾作本港醫療人力推算,計算本港老齡化和醫護退休等情況下,以一七年的基準計,三〇年香港缺一千六百名醫生,至四〇年則欠近一千九百五十名。過往香港允許英聯邦醫生免試在港註冊執業,但其後取消做法,現時非本地醫生要回港行醫,只可通過執業試或作有限度註冊。

食衞局指,相對於其他地方,香港很少非本地培訓醫生,發言人說:「現時香港有一萬五千名醫生,七成七為本地培訓,一成五為早年的英聯邦醫生,其他百分之八為通過執業試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他亦提到,近年考執業試的非本地醫生數目少,一度試過得單位數。對比紐西蘭、澳洲及英國,這三地的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數目各達四成二、三成二及近三成。

為解決醫生不足問題,當局建議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設第三個方法,以特別註冊引入海外醫生。他們須符合四條件: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認可醫學院取得醫學資格,並於當地註冊成醫生、回港後在公營醫療機構,即醫管局、衞生署、港大或中大醫學院以特別註冊形式擔任全職醫生,取得專科醫生資格後,再工作至少五年、最後他們的表現要稱職並令人滿意,才可免試成香港註冊醫生。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稱,之前曾到海外宣傳回港有限度註冊,「(港人)海外讀醫一定有數以百計,海外行醫的港人相信一定有數以千計」,難評估多少人回港工作,而當局亦沒有定下目標,只期望引入更多醫生。陳肇始亦重申做法沒有繞過醫委會,目前應考執業試及有限度註冊的做法會繼續。

當局提出的方案經過三個月諮詢後終於出爐,惟未見與原方案有多大分別。唯一分別是,當局擬在醫委會下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制訂合資格的醫學院名單,與過往指會成為獨立委員會的說法不同。陳肇始表示,委員會成員會由十人組成,包括衞生署署長或其代表、醫管局行政總裁或其代表、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醫專學院主席及本地兩所醫學院院長,其餘四人則會由特首委任,其中三人會為醫委會成員,餘下一人則未有說明是來自甚麼界別,委員會主席將由行政長官在上述委員委任。

至於由特首委任的四人會否為前線醫生,陳肇始則指,四人無指定的人選或範疇,不過委員會已有不少醫學界人物 ,認為加入可表達社會意見的人選會較合適,其中包括醫委會的業外委員。她續指,相信制定名單討論需時,希望可盡快展開工作,期望在一年內完成,希望有少於一百所學校。

不少人擔心相關委員會有受到政治壓力,被逼選中國內地的院校入圍,陳肇始則強調,委員會的決定不會存在政治考量,「政府沒有要求需要加甚麼地區或國家,會全權由委員會處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社交網站稱此為兩全其美的方案,一方面可為本港的醫療系統注入新血,滿足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可吸引在海外升學的本港醫療人才回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