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有誠心」聽意見 張曉明:不應天馬行空

2021-03-1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人大法工委、《基本法》委員會、港澳辦、中聯辦自昨日起,一連三日就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在港舉辦逾六十場座談會,將約見逾千人聽取意見。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表示,今次中央是「有誠心、有行動」聽取香港各方意見,但期望與會者在人大決定的基礎上討論,不應天馬行空。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則強調「聞異則喜」,期望聽不同聲音。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則指選委會有廣泛代表性,可以超越某個界別、地區、團體的利益局限性,令立法會能更好代表社會整體利益。

座談會於灣仔會展中心舉行,早上九時半開始,由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及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三個會議室分別主持。出席人士包括政府官員、行會成員、立法會議員以及法律、金融等界別人士。

出席張曉明座談會的人士包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長和主席李澤鉅等人。張曉明在座談會上表示今次來港主要聽取意見,不是解說。他強調人大決定已明確將來完善選舉制席必須堅持的基礎,要在基礎上討論細化,不應天馬行空,否則就會變得不聚焦。

張曉明指,在研究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的過程中,國務院港澳辦牽頭會同中央有關部門成立了專門工作小組,做了大量功課,包括邀請內地和香港法律專家、政治學專家以及全球選舉制度專家一起研究。另外還通過多種方式充分聽取特首、相關官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意見。他強調中央是「有誠心、有行動」聽取香港社會各方面意見。

張勇出席的一場有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行會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張勇表示作為「立法人」都抱有兩種心態,一是「聞異則喜」,愈是聽到不同意見愈高興;若只有一種意見,法律就沒必要制定修改。其二是「不求滿意」,在法律制定修改過程中不求大家都滿意。他指一部法例所有人都不滿意是常態,又形容法律是「社會關係調節器」。「有人希望五、六十分,有人要求一百分,但最後落腳點可能是八十分。」只要所有人都能接受和遵守就是最好的法律。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則提到選委會有廣泛代表性,可以超越某個界別、地區、團體的利益局限性,令立法會能更好代表社會整體利益;二是特首和立法會日後的選民基礎有共同點,有利於處理行政立法關係,維護行政主導體制;三是可有效防止立法會為港獨和激進分裂勢力操控。

有份出席座談會的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會後建議,選委會選出的立法會議員應佔五十席以平衡各種「極端意見」;立法會入閘資格可參考特首提名門檻,參選人須在五個界別都取得提名。他又認為勞工界在選委會內較弱勢,應取消選委會內區議會議席,擴大勞工界別代表的比例。

行會成員湯家驊則表示,他不同意全數取消區議會選委會的議席,又認為立法會三個組別應各佔三十席,避免令外界有錯覺某個組別更重要;他又認為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決定,應受司法管轄。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提出選舉制度要選出「德才兼備的愛國者」進入管治架構,倡議「提供愛國者培訓」儲備政治人才。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透露,會上有討論資格審查委員會的組成,多數意見希望選擇中立、專業人士加入。她指過去廿年經驗發現直選議席愈多、立法會愈亂,認為與議席數量相比更應重視議員的質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