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周记】建制监察政府责无旁贷
2020-12-21 08:16
第四波疫情爆发,政府在控疫上有不少甩漏,备受市民及建制派批评。近日由防疫以至其他政策,议会内的建制派都直言质询,可见没有了为反而反的反对派,一样有人可以监察政府,反映民意。
第四波疫情持续,已经连续多日出现双位以至三位数字感染个案,死亡患者有年轻化和无长期病患纪录的个案增加,有病人甚至是在等候入院期间离世。另外,公共屋邨爆发环境污染和传疫,令市民忧心忡忡。在应对过程中,政府被市民批评为反应太慢,建制派议员对此亦炮声隆隆。有建制派议员向政府反映意见,也有议员亲身去到受影响的屋邨和家居视察。他们的做法表现得比官员更贴地。
批评政府毋须大惊小怪
除了疫情,在其他政策上,也见到建制派议员对政府官员提出清楚要求和严厉质询。政府近日邀请港铁开展北环綫项目,有议员就批评兴建时间太长,要求政府新界东北发展以后的交通配套如何改善。对于建制派议员炮轰政府,有人大惊小怪,啧啧称奇,甚至有人作出很多联想。
议员在民生事务上监察政府,其实应该不分党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批评。在港英时代,绝大部分的议员都不是直选,他们主要工作是蒐集民意,向政府反映。即使是在回归之初,泛民议员也好,建制派议员也罢,在很多民生事务上,都较能够对事不对人地作出批评。他们对很多政策的条文审议都比较仔细。只是近年议会抗争流于政治化和表面化,昔日的政策讨论变成绝响。
很多人都觉得,建制派议员在投票时都会支持政府。事实上,这并不代表建制派议员没有监察政府,对政府没有造成压力。当香港政治环境比较和谐的时候,政府官员与议员的沟通充分。双方就具争议的事情,事前已讨价还价,协调好了,双方同意了议案才付诸表决,自然鲜有拉倒。如果议员不接纳的议案,政府为免威信受到打击,根本不会递上立法会审议讨论。可以说,昔日运作无论政府抑或议员都会自重,建制派议员投票支持政府,事前已做好了工夫,并非不会反对政府提出的议案,而是议员不接纳的议案,根本不会出现在议事堂而已。
反映民意不为反对而反对
随着香港政治环境不断激化,反对派议员不再以投票方式表达意见,改以拉布或其他干扰运作的做法,将议案拉倒。很多即使已有共识的议案,都不获通过。立法会气氛愈演愈烈,议员审议议案的质素亦愈来愈粗疏,很多政策的条文细节都没有讨论,就经常出现「虾碌」情况。例如私隐条例的问题,很多政策近日在执行上出现疏漏,影响新闻采访工作,相关的安排,在立法会上根本没有受到过重视。在拉布等政治表态泛滥下,议政之风名存实亡。
近年议会内政治气氛激化,很多反对派议员为反对而反对,建制派议员很多时候都只能够护航,也没有时间对议案的条文详细讨论、审议和优化。过去非建制派对政府所有的政策都激烈反对,究竟是破坏性大,还是建设性大?只要稍为理性分析,已经可以知道。现时议会内对立气氛没有那么激烈,运作反而回归正常,议员在很多政策上,可以提出市民关注的具体意见,要求政府改善一些不足之处,发挥议员在议会内应有的职能。对想作为的官员现在可以藉此收集真正的民意,但怠政散漫的官员,日子比当日凡政策都一棍子打死时可能更难混。
有人说立法会内没有了反对派,就没有人监察政府。现实上,香港立法议员的产生,直选成分相当多,谁能够反映民意、注重民生的改善,选民有目共睹,所以,建制派也不可能不顾选民感受而盲撑政府。议会内现时的确没有了政治挂帅、为反对而反对的声音,却不代表没有人会反对政府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现时的议会运作,有建制派批评政府,是正常现象。不是一些只从政治角度看问题的人,以为是不合理的现象。讲到底,议员是民意的代表,应批评就批评,目标就要为市民争取福祉。
特约作者:陈约翰
港情周记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