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民 - 透视子女的「心」事|家长教室

2024-03-05 12:08

梁康民 - 透视子女的「心」事|家长教室
梁康民 - 透视子女的「心」事|家长教室

学童自杀个案近年趋升,令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卫生署于今年1月公布上学年学生自杀调查,发现曾有计划自杀学童比率为2.8%、试图自杀比率为1.3%,当中中学生称曾有计划自杀比率达3.7%,数据为5年新高。家长以为子女思想单纯,没有心事,容易忽略子女的精神压力。其实孩子一样有情绪,面对难题会感到压力,害怕被父母责骂便将问题藏于心底,产生不安。当家长惊觉问题严重才处理,可能已太迟了。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诉心事时间:父母每天至少拨15分钟聆听孩子的心事,有助及早察觉子女情绪精神困扰。家长亦可与孩子分享生活上的点滴,令彼此关心与贴心。

「孩子为本」沟通方式:多数家长奉行「家长为本」的沟通,与孩子倾谈时只选择自己想了解的事情,例如成绩等;反之,子女的问题如被同学欺凌或冤枉等,家长往往掉以轻心,将问题归咎子女,令孩子更感委屈,日后有事也不向父母倾谈。家长要执行「孩子为本」沟通方式,尝试代入子女角度,想想孩子有甚么担心,如家长能多从子女角度出发,子女必定更愿意把心事告诉父母。

教导孩子处理情绪与压力:家长可通过以下问题,协助孩子认识自己情绪压力。你因甚么事感到不开心?当你不开心时,身体有甚么感觉?有何办法纾缓不快的情绪?这次不开心的经历,对你有甚么正面的好处?下次再面对同样问题,怎样做较好?通过以上问题,逐步协助子女面对、认识、接受及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及压力。

家长们,除了锻炼子女强健体魄外,培养良好的精神健康同样重要。多采用「孩子为本」沟通方式,多从子女角度去想,会令你更明白子女的心事。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线: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梁康民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家长全动网注册社工梁康民先生。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3月5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Laura姑娘 - 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家长教室

文廸 - 鲜花与愉悦|家长教室

郑芷琪 - 家的要素|家长教室

凌婉君 - 妈妈追梦记:马拉松之旅|家长教室

韩晔 - 教子「打沉术」|家长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