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健 - 香港根、家国情、大局观|学友智库

2023-06-27 12:50

执笔之时,正值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6周年的历史时刻。要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教育专业可谓任重道远。自教育局优化高中4个核心科目后,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设立至今已近两个学年。深化学生「香港根、家国情、大局观」一直是笔者带领科组同工,通过多元策略全方位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信念。

诚然,笔者认为体验式学习,绝对是让学生从认知升华至情感层面的不二法门。综观本学年,笔者与科组同工,从文化层面出发,引导学生窥探本地文化及中国文化。犹记得在公民课堂中引入手写小巴牌活动、粤曲文化、绘画脸谱、陶瓷、太极文化赏析、咏春及华服体验活动等,学生整体在课堂活动中都乐此不彼,并且十分欣赏本地文化及中国文化的传承。值得留意的是我校有不少非华语生,科组同工积极糅合非华语生的国家情况,让他们全方位知悉本港、中国及其国家的社经现况,藉以让非华语生对教学内容更易产生共鸣感。

除了深化学生「香港根、家国情」外,我们深信世界公民需要拥有可持续发展观及大局视野。我校早前通过全校参与,在人文学科周以绿色生活为题,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的生活模式。为了深化活动的延续性,我校更广邀学生就可持续发展为题,撰写反思文章,最终更以「香港厂商『绿』的传承」为主题,出版学生文集。笔者相信,通过学生细腻的笔触、真摰的情感,有助传递出世界公民的应有之责。尤其是气候问题逼在眉睫,与其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看似微小,不如相信通过教育,能够让每一个看似微小力量的持份者,可以拼凑出可持续发展的将来。

相信通过每位学界同工的努力,积极筹办多元化的学与教活动,定必可以为本港教育谱出新篇章,培育更多具「香港根、家国情、大局观」的世界公民。共勉之!电邮:[email protected]


潘晨健
本栏由学友社学友智库专家及嘉宾轮流撰文,交流学与教经验;本文作者为中学通识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科主任。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6月27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延伸阅读:

李浩然、李志雄 - 内地学生怎样读中国历史(下)|学友智库

李浩然、李志雄 - 内地学生怎样读中国历史(中)|学友智库

李浩然、李志雄 - 内地学生怎样读中国历史(上)|学友智库

彭乐谦 - 个体自学年代 装备遥距学习教练能力|学友智库

彭乐谦 - 教学的「自助餐」与「套餐」|学友智库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