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网约车死结难解 港府须破局促竞争
2023-11-23 00:00的士业界原定昨天罢驶3小时,抗议当局打击非法白牌车不力,但最后在政府同意审视网约白牌车问题下,才决定取消行动。虽然风波暂时平息,但假如政府继续对网约车采模糊政策,恐怕的士与网约车之间矛盾随时再度爆发,当局应尽快将网约车规范化,并加快提升传统的士业服务质素,让两者透过良性竞争,促进点对点出行交通服务质素和发展。
网约平台Uber自2014年登陆香港后,冲击传统的士业。的士业界指,网约车违反香港法例,非法取酬载客,抢走了部分客源,而当局又未能有效打击网约车,导致的士业界每天损失2,100万元营业额,而网约车并不像传统的士般受到诸多规管,经营成本远比的士低,包括无牌费、无保费,亦毋须每年验车,对的士业构成不公平竞争。
网约车成大趋势宜规范
的士业对网约车的指控是有一定理据,但问题是市民明知网约车收费较贵,一旦发生意外未必获保险赔偿,仍愿意光顾,归根究柢是的士服务质素差劣,包括拣客、兜路、滥收车资、坐地起价、司机没礼貌等。的士服务质素备受诟病,很大程度与的士牌照制度有关。运输署当初发的士牌,并没有附带任何与服务质素有关条件,导致政府不能以吊销的士牌来惩处服务差劲之的士司机。加上政府自1994年停发的士牌后,在供应有限下,的士牌成了投资炒卖工具,牌价高峰期曾一度炒至2015年725万天价,令车主只着眼牌价多于服务水平。
在高牌价下,为了尽快回本,车主只能加车租,一些无良的士司机为了能尽快多赚钱交车租,不惜兜路、滥收车资,令的士服务质素每况愈下,乘客有冤无路诉。当网约车出现后,市民在搭车时多了一个更优质的选项,透过网约车平台,在上车前已商订好车资,不怕司机兜路,而且还有评分制度,倘遇上表现差劲的司机可给予负评,而平台会对负评司机作出惩处。
网约车登陆香港已9年,即使终审法院2020年裁定Uber司机非法取酬载客罪成,然而裁决只针对个别Uber司机,始终没有触及Uber作为一间公司在港经营业务的合法性,令网约车一直在法律灰色地带游走,没有被取缔,个中原因是政府处于两难局面。首先,网约车是全球各大城市的新兴行业大趋势,提供比传统的士更优质服务,市民以至抵境的旅客乐于使用,港府一旦强行取缔,可能招来市民强烈反对声音。此外,的士牌价已从高峰时725万元跌至现时358万元,跌幅逾50%,若此时网约车合法化,恐怕令的士牌价进一步下跌,可能冲击到车主、车行等既得利益,招来对方不满。
推动的士平台化提升服务
面对这重重困局,当局一直以来对网约车采取模糊政策,但作为有为政府,拖字诀始终不是办法,须勇于面对和作出妥善处理。既然网约车已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取缔并不可取,应参考外国的做法,对网约车进行规范,要求司机须考取的士司机执照,为乘客购买保险,并要交税,与传统的士司机在营运上看齐,减低后者的不满和怨气。
同时,政府亦须大力推动的士平台化,成立一个受监管的统一的士网约平台,向竞争对手学习,提供网上预约点对点、网上付款、评分和投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生意额,提升司机收入,从而吸纳更多新血入行。运输署正推出的士车队管理发牌制度,鼓励车行或车主集合的士组成车队,并考虑设立司机违例记分制,对不法司机起阻吓作用,对改善和提升的士服务质素朝正确方向迈进,当局宜尽快推动落实有关措施。
港府应尽快制订一个法律框架,让新兴网约车在规范化下合法营运,并推动传统的士平台化,促进两者形成优势互补,使智慧出行落实到位,对网约平台、车行、车主和司机缔结多赢局面。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