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员收入低微 绝非打假波藉口
2023-05-17 00:00愉园曾是本港老牌足球劲旅,可是近年不断走下坡,昨天更有多名球员参与非法外围赌博的「打假波」贪污集团贿赂而被捕,令球迷大感震惊和欷歔。本港足球坛屡爆假波案,归根究柢是球员收入低,经不起金钱诱惑而受贿。球员收入需要改善,但绝不是打假波的藉口。当局宜增加资源,协助足球商业化,让球会提升球员表现,吸引更多观众入场,才是增加球员收入的最佳方法。
廉政公署接获举报,指愉园某些球员怀疑有贪污行为,经调查近一年,终采取近年最大型执法行动,拘捕23人,包括一名教练及11名球员、多名收受非法外围投注的「艇仔」。据悉,贪污集团透过控制愉园的表现,让教练和球员用暗号沟通,例如拉高或拉低袜子示意球员进攻或主守,来操控赛果,并在外围落注,从而获利。每名球员会按其表现获取几千元至一万元贿款,有球员甚至在外围落重注,双重获利。
本地球坛近20年来多次爆出打假波丑闻,最轰动的是1997年港队出战世界杯外围赛时消极作战,但始终不及今次严重,因愉园曾有打假波的前科,2014年有职业球员打假波而被拘控,却没有吸取教训,今次整支球队竟有一半球员参与打假波,弄虚作假程度之严重令人咋舌。球员在球场上较劲,输了只能慨叹技不如人,但在比赛时集体弄虚作假,却是可耻行径,足总主席贝钧奇更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打假波,凸显问题非常普遍。
输波并不丢人 集体造假可耻
事实上,打假波在国际球坛司空见惯,因涉及赌波集团在背后操控,但港足近年走下坡,入场人次减少,更易造假,吸引非法外围集团觊觎,而香港球员愿意出卖其锺爱运动,一言蔽之是穷之过。港府近年大力推动运动,但足球始终无法像剑击、游泳、乒乓球等运动般风光,因后者的运动员可透过十年磨一剑方式,经过艰苦训练在国际比赛上夺得奖牌,不但获得巨额奖金,还获邀做代言人拍广告,财源滚滚来,而相关运动其后亦会获得政府投入更多资源发展。
反观,足球是讲究团队合作默契的团体运动,不少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加入球会,目的是希望他日凭着精湛球技获得做正选球员,继而加入顶级球会踢港超联,即使是当后备球员也在所不惜。可是职业球员收入微薄,仅几千至一万元,后备或业馀球员更可能没有收入,出场作赛只有车马费,平日只能靠兼职维生。正因为收入微薄和不稳定,部分球员有感于黄金岁月很快过去,对足球的热情也慢慢被消磨,最终难敌金钱诱惑,为了糊口而不惜与非法外围集团合作。
然而,收入微薄并非打假波的藉口,正如其他运动员投身任何运动,都是出于对运动的热忱,为夺牌而奋斗,付出的努力未必一定有回报,只求曾经为理想而打拼。香港足球在1950至1970年代曾经风光过,是亚洲足球坛劲旅,之后每况愈下,令入场观众大减。球员要改善收入,只能通过努力训练,在球场上与队友合作无间,踢出精采球技,自然可吸引更多球迷眼球,甘愿掏腰包入场观看球赛,球会收入增加,自然会增加球员的薪酬,当球员有可观收入,也不屑为几千元贿款而冒险打假波,影响到个人以至球会声誉。
建立产业链将足球饼做大
球会可透过足球商品化,礼聘出色教练提升球员的体能和球技,培训到自家球星,并在社交平台推出新的宣传方法,吸引更多球迷入场看球赛,并物色更多赞助,令球会有钱提高球员工资,更有资源进一步培训具潜质的青训小将。若本地足球产业链能搭建起来,甚至可像外国球会般藉转售球员获利,便有机会将香港足球这个饼做大做强。
打假波影响到香港足球圈的形象,当局须严惩涉案的行贿和贪污人士,从而起阻吓作用,让球员提升球技,每场均努力表现,自能赢得球迷捧场,使本地足球得以重拾昔日光辉。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