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医护来港不求立竿见影 衷诚合作至关键

2023-04-18 00:00

公院医护流失严重,医管局积极从海内外招募人手,首批参加「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画」的内地医护昨天抵港。这批内地医护是懂中英双语、临牀经验丰富的专才,社会期望本地医护勿戴有色眼镜,而是以互相学习的心态与内地医护衷诚交流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以减轻工作量。
为病人福祉勿再刁难输入人才

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和行政总裁高拔升亲到高铁西九站,迎接73名内地医护,连同上周已率先到埗的10名医护,首批83人已全部到位,稍后接受培训,便可分配到不同医院工作约一年,年底将会再有100名护士来港交流。范鸿龄强调这批来自广东省的医护均是英才,平均有8年临牀经验,最长更逾20年经验,通晓中文和英文,亦懂得说广东话,相信与病人和其他医护交流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可望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

范鸿龄这番话相信是说给本地医护和部分市民听,以释除疑虑。有部分本地医护仍对内地存有偏见,指内地医护受训时是以中文授课,用中文写医嘱,予人英文差的感觉,加上中港的医疗术语及日常用语不同,担心会影响到彼此沟通,在救治病人时增加医疗事故风险。范鸿龄强调来港交流的内地医护,均是经过筛选,不管是语言,抑或诊疗均属优秀人才,当中部分人更在去年疫情高峰期来港驰援,已对公院运作有一定认识,毋须过虑。

事实上,本地医护不但对内地医护存有偏见,对海外受训医护亦有微言,归根究柢是保护主义作祟,担心他们会前来抢饭碗。本地医护过往一直以确保专业水平为由,对引入海外人才设限,尤其加大执业试难度,并以诸多藉口加以刁难,例如说海外受训的医护不懂广东话或中文,难与病人沟通,并指内地医护英文差。此举成功保障自身利益,结果是导致本地医护长期出现人手荒。

其实,内地医护水平不比本地同业差。从新加坡自2009年首度向内地医生招手,之后便每年从内地招聘医生,迄今累计罗致了180人,正正反映内地受训的医生达到国际认可的专业水平,而当地人也从没以内地医生英语不过关或不谙马来语为由而将其拒诸门外,结果成功吸纳充足医生,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

过去一年,本港公院医生和护士流失率分别为7.2%和11.2%,多达2782人离职,当局为纾解人手荒,已拆墙松绑,一边透过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画引入内地医护,另一边派人到英国,稍后到澳洲抢人才。现在首批内地医护前来,未来两年将再有多300名医护支援,但始终难以填补已离职人手,仅可纾缓工作量,因此本地医护须改变固有思维,不能一边抱怨人手不足、工作量重,却一边又质疑对方的资历,也不能像去年抗疫期间将一些又脏又累工作,如替病人换片、喂食等,交给内地护士负责,派药、打针工作则由本地护士负责,为双方工作设限,否则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
互相学习心态提升服务质素

本地医护应本着与内地同业互相学习、互取所长的心态进行交流,既可提高彼此在诊疗护理方面的质量,当内地医护熟习后便可分担部分工作,从而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待内地医护结束交流返回内地,届时把在本港所学到的新知识和经验引入内地,达到促进两地医疗衞生交流、人才培训的目标。

内地医护将分批前来交流,纾解公院人手荒是好事,市民期望本地医疗界能与内地同业合作,互相补位,一切以病人福祉为依归,让病人能及早获得适当治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