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来电拟加标示「预警」

2022-10-27 00:00

邓炳强指首三季的诈骗案,有19444宗,较去年同期上升近四成。
邓炳强指首三季的诈骗案,有19444宗,较去年同期上升近四成。

(星岛日报报道)电骗肆虐!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首三季诈骗案接近两万宗,超过七成与网上骗案有关,保安局正研究为高风险来电加上标示,现时所有海外来电已加上「+」号。多名立法会议员回应《星岛》指,建议政府与电讯商沟通,当海外来电时向市民发出警示;又提醒市民「唔识嘅电话就唔好听」,宁稍后听电话录音求证。另外,业界指正研究建中央数据库,让网络商知悉诈骗电话号码。
据了解,政府八月起已分别于本港各大电讯商,探讨预防诈骗电话的方法,而电讯商于上月透过短讯及社交媒体,向用户发出提防电骗的讯息,业界亦与政府继续研究如何打击电骗。有业界人士指出,由本地电话号码打出诈骗电话号码难以监管,故正研究,建立中央数据库,初步构思是接获市民举报后,再作跟进确认后,再存入中央数据库,网络商可共同分享。

昨日立法会大会上,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询问保安局有没有信心将电骗个案「封顶」,邓炳强回应指,随科技发展,世界各地整体罪案数字全球都有上升,即使能拦截部分亦难以完全杜绝。新界西北议员田北辰关注,政府有否要求电讯商合作封锁诈骗电话。邓炳强回应说,保安局正与通讯事务管理局和各大电讯商协作,堵截证实为诈骗的来电,将高度可疑的来电加上标示,现时所有来自海外的电话号码前,亦已加上「+」号,让市民容易识别。
首三季诈骗案  七成涉网骗

邓炳强指出,今年首三季的诈骗案有一万九千四百四十四宗,较去年同期上升近百分之四十,涉及超过三十三亿元,当中超过七成与网上骗案有关。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今年首三季已劝止了超过四百宗骗案受害人汇出款项,并拦截了近十亿元骗款,瓦解了多个诈骗集团,拘捕超过六百五十人,涉款大约十四亿元。

邓炳强说,过去五年香港整体诈骗案显著上升,自二○一八年的八千多宗大幅上升至二○二一年的近两万宗,升幅近一点三倍,共有八千零三十一人涉案被捕,一般而言他们会被控「诈骗罪」或「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罪」,部分人亦有机会被控「洗黑钱」罪,当中有一千二百九十人已被定罪,最高判监十年。

另外,邓炳强指目前求职骗案模式改变,截至七月已接获十五宗有关港人被诱骗到东南亚国家从事非法工作个案。他指至今共接获四十六宗相关个案,单是八月已接触二十八宗求助。保安局八月中已成立专责小组帮助被骗港人,至今已确认四十名港人安全,当中三十人已回港,七人毋须进一步协助,邓炳强指小组正帮助其馀三人回港。而事件当中有十人被控涉嫌串谋诈骗,年龄介乎十七至五十一岁。
建议海外来电  向市民发警示

曾任保安局局长的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向本报表示,保安局可和电讯商沟通,凡是有「+」号的电话,就播一个电话录音,「慎防境外骗案,请留意」,就好像打去银行,提醒你不要随便透露个人资料的录音一样。她补充,不知道当局在《电讯条例》有否相关权力,但就算没有相关权力,只要电讯商愿意合作,也可以做到。

立法会议员葛佩帆称,市民现时见到「+」就知事有蹊跷,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集团又有手段隐去「+」,故建议电讯商遇到外国来电时给市民发送警示。她又说,「KK园区」等源头未被剿灭,恐电话诈骗较难根除,政府加大宣传向市民解释诈骗手段,引起警觉,「旧桥就唔好再受骗啦。」
陈凯欣:不认识就不要听

立法会议员陈凯欣指出,非本地打出的电话诈骗较难执法, 不过保安局可以向市民建议「唔识嘅电话就唔好听」,宁愿稍后听取留言信箱中的电话录音,留出时间去求证其中内容是否属实,并建议电讯商向长者提供免费的留言信箱。她又提议,政府可「牵头」进行收集最新的诈骗「剧本」工作,并加以宣传,如将资料交由地区人士对区内长者进行教育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