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增润年」毕业生:视野变得更阔

2022-07-18 00:00

今年毕业的五名实习医生,在「增润年」课程开阔视野,其中薛煦祺(右二)学会与病人沟通的软技巧。
今年毕业的五名实习医生,在「增润年」课程开阔视野,其中薛煦祺(右二)学会与病人沟通的软技巧。

(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大学医学院一六/一七学年起推出「增润年」,让医科生在三年级时跳出课堂,按兴趣选择到海外交流、实习或参与社会服务等,增广见闻。首届参与过「增润年」的医学生今年毕业,有人曾到云南参与公共衞生领袖培育计画,体悟到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软技巧;亦有人选择修读「增插学位」,跟随教授学习、收获研究经验之馀,更多添一个学位资历。

今年毕业、现为内科实习医生的薛煦祺,当年在「增润年」作了两个尝试,一是到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作交流生,二是到内地云南一个月,参加公共衞生领袖培育计画,其中云南经历令她获益匪浅,印象最深是花上一句钟,为当地只谙方言的病人讲解,签署抽血同意书,「有时以为自己讲得很清楚,但其实对病人而言是艰深概念。」这经历令她学懂软技巧与病人沟通,认为医生需多花耐性,从病人角度出发。

现于内科实习的林颖浩,同样在一年内经历两个不同体验,包括到世界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担任实习生,涉猎医疗政策、医疗人手运作和管治相关的工作。「与临床医学的想法很不同,不只是病人个人层面问题,公共衞生要考虑全局。」他认为这一经历令他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医疗健康系统。
学懂与病人沟通软技巧

除选择交流、实习和服务学习,今届有六十一名毕业生利用「增润年」修读「增插学位」,在获得港大医学位前获得另一个学士,甚至硕士学位,其中妇科实习医生戴晓怡,以一年时间修读布里斯托大学临医学理学士,并于当地进行与妊娠糖尿病相关的研究。内科实习医生殷浩翔,以及耳鼻喉科与外科实习医生杨瀚宁,则未有外闯,分别留港修读港大医学研究硕士和公共衞生硕士。进行病人术后退化医学研究的殷浩翔认为,有助行医时分辨治疗、用药背后的根据。

当年参与策划「增润年」课程改革的候任院长刘泽星表示,推行「三三四」学制后,医科生多出一年时间,医学院遂决定改革课程,让学生体验医学课程以外的事物。首届经历「增润年」的学生如今毕业,他认为众人的收获,反映课程改革成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阔更深。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