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疫情重挫 硬推「明日大屿」恐压垮港经济

2020-09-04 00:00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本地与环球经济前景极为不明朗。尽管近日本地的确诊数字有所回落,但由于仍有不少源头不明的个案,也难望政府会于短时间内完全放宽社交活动的限制,甚至重启旅游业。

另外,再加上环球经济同样受到疫情冲击,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温,香港作为外向型的经济体,所受的影响范围及时间也定必超出预期。

面对如此内忧外患,社会上愈来愈多声音认为政府必须审慎理财,减少支出,尤其应该​撤回​耗资至少六千二百四十亿元的「明日大屿」填海计画。

早前政府《财政预算案》的纾困措施及两轮防疫抗疫基金,已动用超过二千八百亿港元,令本年度预计的财政赤字创纪录高达二千九百亿元,财政储备亦由超过一万一千亿跌到近八千亿。

政府也相应调低了对今年全年经济的预测,由原来的负百分之四至负百分之七,调低到负百分之六至负百分之八。面对经济下滑,失业率高企,很多打工仔及中、小企,均希望政府尽快推出第三轮防疫基金,甚至增设失业援助救济金等措施。

二○一九至二○二○年度特区政府的帐目早已出现赤字,是香港十五年来首度出现财赤,而政府亦预测未来五年的帐目仍是赤字。

坊间已有消息指,政府有意控制各部门的开支增长,除了下年度内部难有新资源可供分配外,也必须谨慎检讨各项目是否必须继续推行。

「明日大屿」填海计画是特区政府于二○一八年提出,以耗资至少六千二百四十亿元,于香港中部水域兴建面积合共一千七百公顷的人工岛。这项计画自推出以来,争议不断。除了因为其造价昂贵外,这项计画也未能有效解决本地的房屋供应问题。

香港的房屋问题,在于短期内供应不足,二○一八年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报告,已就此谘询全港,并建议短中期内应以发展棕地为先,解决土地房屋问题。

绿色和平于二○一九年进行的调查亦发现,目前全港有至少八百一十六公顷的私人棕地及毗邻的官地。若发展其中一半以兴建乡村式公营房屋,并按照地政总署收回土地特惠补偿率,造地成本约三百三十三亿元,保守估计可提供至少十三万九千个单位,与填海相若。故相对「明日大屿」填海工程,发展棕地更具成本效益。

与「明日大屿」相关的五点五亿填海前期研究拨款申请,原本随上届立法会结束而终止审议,但因为疫情关系,政府宣布推迟原订于九月六日的立法会选举,上届立法会延任一年,在这情况下,这项拨款申请有机会「借尸还魂」,随时再被直接放上今年立法会财委会中继续审议。

目前香港社会面对外忧内患、财政不稳,若政府仍一意孤行推行「明日大屿」,不但对珍贵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更恐怕会加快耗尽香港的财政储备。

绿色和平促政府审慎理财,撤回造价超过六千二百四十亿元的「明日大屿」填海工程,并优先发展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棕地,勿为香港徒添更大的财政压力,勿将香港推向财困深渊。

连佩怡(绿色和平资深项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