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澳媒炒作澳中關係使普通百姓淪為「犧牲品」 背後邏輯是反華政客的不懷好意

2022-05-18 16:26

5月17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網站刊登了對一名澳大利亞木材商的採訪。這名商人表示,由於澳大利亞原材料出口中國受限,自己的生計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澳媒援引這名商人的話呼籲:希望中國駐澳大使能去他所在的小鎮看看。在ABC的報道里,格林家的投資失敗被描述成「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貿易戰的犧牲品」,可所謂的「犧牲品」背後真實的邏輯,卻是操弄反華議題的澳大利亞政客的不懷好意。

這位木材商人名叫里克·格林,來自澳大利亞一個叫奧加塞拉的內陸小鎮。幾年前,格林和妻子看准了澳中貿易的良機,用幾乎全部財產開設了一家原木工場,通過將木材運往中國加工高檔傢具成功致富。

但自2020年11月開始,在兩國關係惡化的背景下,由於商品質量和疫情防控等原因,中國海關依法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龍蝦、原木等產品的進口作出了嚴格限制,使得格林一家的高端木材沒了銷路,讓他對著澳媒記者高呼「我們的生意被徹底摧毀了」「在一夜之間全完了」。

從個體的角度,格林一家的遭遇自然是很值得同情的,但在ABC的報道里,格林家的投資失敗卻被描述成「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貿易戰的犧牲品」。或許是出於ABC記者有意無意地引導,格林認為是中國的一系列政策和澳中關係破壞了自己的生意,這才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句「我希望中國大使能來我們這看看」,在ABC的網站和官方推特上,這句話也被放在了標題和轉發導語的顯眼位置。

近年來,澳大利亞頻頻在台灣問題、疫情溯源等領域挑釁中國,澳政界人物也多次炒作反華議題。大概是由於「做賊心虛」,在中國宣佈對澳大利亞產品的進口限制後,澳方政客和媒體就反復將其炒作成「中國借進口報復澳大利亞」。

就在本月初,由於中國和所羅門群島展開一系列合作,澳大利亞還宣佈增加軍費開支,以「隨時準備戰爭」威脅中國的合作夥伴。可在ABC這篇報道中,澳大利亞用武力威脅干涉鄰國內政的行為,也被解讀成了「澳大利亞引起中國報復」的「原因」。

顯然,真正讓格林一家生計受損的不是中國,而是操弄這些反華議題的澳大利亞政客。對此,不少澳大利亞網民也心裡有數,在ABC這篇報道的評論區,大多數留言認為報道中澳方商人的損失,應當由澳大利亞反華政客負責。

「你應該邀請造成這一切的彼得·達頓(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去看看」,一名澳大利亞網民留言稱。由於本週六(21日)是澳大利亞大選的日子,該網民還提醒「記得週六去履行你的公民義務」,意即讓格林一家用選票表達自己的立場。

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ABC新聞的節目上,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國會議員帕爾默指責中國企圖搶佔澳大利亞的港口來「盜取」該國的自然資源,甚至用臟話妄言中國「要強佔澳大利亞」。

就在8年後,同樣一家媒體、同樣是自然資源的交易,澳大利亞一些人在談起中國時的態度,從指責中國「不該買澳大利亞商品」,又變成了「必須買澳大利亞商品」,只要不如澳方某些人的意願,買和不買都能成為中國的「罪狀」,甚至要挨最難聽的罵。

看來在怎麼做生意和做人上,澳方某些人還有很多要補課的地方。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