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談|滴滴借回流贖身?

2021-12-09 09:30

滴滴出行本身是導致市場情緒轉至最壞的另一主因。因為以滴滴的上市時間、業績及更重要的來自內地監管問題,不論先在香港雙重第一或第二上市,繼而淡化美國ADR地位已是幾乎不可行。所謂贖身之說,確實適用於滴滴本身,分別僅在於他們是籌錢贖身,抑或是在港上市用集資所得贖身。奈何,不論自行預先集資,抑或及時在港集資,繼而向ADR股東提出私有化都存在頗大難度,滴滴將自己本身的難度自行曝光,反過來就令不少投資者或市場人士將問題放射至等同於所有ADR也會遇相同困境。

令事情更複雜是:一、如果按照報道,內地當局是屬意滴滴在港上市,而這也是公司的期望。二、撇開業績及在美上市時間,基於滴滴之前在內地面對的監管問題尚未明朗,如果本港開出豁免綠燈讓滴滴盡快上市,到時就輪到香港市場面對更大問題。坦白,因為滴滴而炒港交所肯定是炒錯市。試問,讓一家可能涉及有問題的公司獲機會走捷徑上市,問題就會由上市公司,升級成為香港市場監管的中立或獨立規管問題了。因此,滴滴問題如果處理得不夠技巧,隨時會陷本港市場於既尷尬又兩難之局。

本港之前為ADR度身訂造的第二上市規則,只要一段時間交投持續超越原先第一上市地,就會被視為在港第一上市。從之前多家在港第二上市中資公司搬貨情況及近期的發展,阿里等為首大型ADR在本港已變成第一上市,且時間可能較預期快。很多ADR的算盤就是股份在港交投持續大增,屆時ADR就變為可有可無的陰做法。當然,二百多家ADR中,只有百多家可以有條件這樣做,但如果其餘的也因為環境或壓力而獲准,對本港市場將會是屬於壞事多過好事。

胡孟青

青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