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觀察|「雙十一」不便宜市民慶幸未參與
2021-11-19 11:31
事實上價格早已不是「雙十一」最明顯的優勢。中國消費者協會根據多年的價格監測和消費者投訴發現,一些商家「雙十一」促銷價格未必真實,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漲後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設置各種花式「買贈」,實際到手價格與平時並無差別,甚至還可能會是全年最貴。
面對亂象橫生,監管部門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實施《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開始加強行業規範。今年的「雙十一」即是該規定實施後的第一個「雙十一」。
除了監管的收緊,今年以來,大宗商品持續漲價、工業品價格高位運行,推高了中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商家面對成本壓力,毛利被擠壓,不得不降低折扣空間。此外,抖音直播、微信商城等更具「私域」流量屬性的綫上平台逐漸成熟,讓商家、顧客在天貓和京東的官方旗艦店外有了更多選擇。
京東數據顯示,牛奶乳品、紙巾、洗發水、食用油、餅乾蛋糕位列銷量前五,顯示購買力均集中在並不貴價,優惠不高的日用消費品上。一些不參與搶購的市民表示,「優惠不高,為甚麼要囤貨?」北京的潘女士說:「平時買,隔天就送到家;現在買,差不多要等五六天才能收到,不買了!」
已舉行多年的「雙十一」,已訓練到喜愛網購的年輕人能識別出眾多福利的「陷阱」,不再盲目湊熱鬧。官媒新華社亦指出,「雙十一」已從最初「剁手」、「薅羊毛」式的購物狂歡,到如今理性消費、品質消費漸成主流。
近期,北京中關村檢出一「陽性快遞」導致封樓隔離,家住北京海淀區的鄭女士一臉慶幸:「幸虧今年啥都不買!」張言天
張言天
駐京觀察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