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英媒刊文:為什麼說中國正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問題?
2021-11-15 14:23
英國天空電視台網站11月13日文章,原題:COP26:對排放數據的興趣為什麼能表明中國正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問題。
文章指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上,世界對中國寄予厚望,或至少有所期待。多年來,中國已在這方面取得一些重大進展。中國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已從2010年的68%下降至56.8%。
然而,其他人希望中國走得更快。但中國可能出現更好的消息。清華大學研究員、同時為全球實時碳數據平台工作的朱碧青表示,「就中國來說,如果人們能看到上個月而非兩年前做了什麼,就能見到中國將政策重點從國家監管調整到地方監管,從而更關注最新行動——專注於當前而非兩年前的事務。我認為這種做法肯定有助於世界各國而非只是中國。」
中國正尤其對排放數據表現出更濃厚的興趣。朱碧青表示,「如今我在中國看到遠比以前更多的行動,而且它們並非只是國家政策的連續出台,還有來自地方層面的反應。中國各地政府確實正盡力精准計算當地的碳排放,從而嘗試確定他們能在哪些方面減少排放,同時又不損害當地經濟和其他領域。」
隨著世界各國被要求在明年更新有關其減排進展的數據,最新的排放數字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說COP26的核心任務是各國達成有關減排的文字承諾,那麼如今的要務將圍繞排放數據展開。
另外,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12日文章,作者為美國雪城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迪米塔爾·格奧爾季耶夫,原題:美國和中國同意就氣候行動開展合作,那麼什麼力量將推進這種合作?
文章指,美國和中國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她們是否將擱置爭議、同意應對氣候變化?這是許多人希望在COP26上看到的結果。11月10日中美宣佈計劃「在此決定性的十年,各自、攜手並與其他國家一道加強並加速旨在縮小差距的氣候行動與合作」。世界能在多大程度上對中國在國際上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保持樂觀?對此,人們需要瞭解如下現實。
中國在2006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也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因此人均排放量僅約為美國的一半。此外,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而且累計碳排放量遠低於美國。但中國正快速趕上,其決策者已意識到該國龐大的碳足跡。
中國去年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COP26召開前的幾個月,中國政府不但推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權交易市場,還宣佈計劃減少國內對煤炭的依賴並停止在國外新建燃煤電廠。中國的這些消息使人們在COP26召開前感到樂觀。
如果公眾將氣候行動視為國家利益,那麼就更容易開展。調查顯示,94%以上的中國公民相信氣候變化真實存在,66%的人認為這是由人類導致,且絕大多數願為減排支付額外費用或適當改變其生活方式——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政府有責任參與解決氣候風險。
然而,儘管公眾支持氣候行動,但筆者組織開展的在線年度調查「中國政策晴雨表」顯示,當中國公民被告知有關國際壓力,或美國正採取更強有力的氣候保護措施時,他們對氣候行動的支持度反而會降低。這些調查表明,如果對中國公開施壓,國際壓力可能會阻止——而非迫使——中國採取行動。這並不是說中國公眾不支持合作,而是這些調查表明他們希望看到中國在減排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或至少在這方面與美國平起平坐。正如北京反復重申的那樣,相互尊重是中美兩國合作的基礎。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