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塞爾維亞前總統:中國正重新定義「現代化」

2021-11-17 14:45

中國的成功,引起歐洲國家反思。

前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Boris Tadic) 在中國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過去幾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不能用傳統意義上的「現代化」來描述。中國不僅正在逐步實現現代化,而且還正在克服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犯下的錯誤。這種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可以總結為「和諧發展」,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新的道路選擇。

塔迪奇早年在貝爾格勒大學心理學系畢業,曾從事記者、心理學教師,並參與南斯拉夫的民主運動。南斯拉夫內戰後,塔迪奇支持巴爾幹半島的改革和西化。塔迪奇 2003年獲選為國會議員。同年金吉奇總理遇刺身亡,塔迪奇在2004年舉行的選舉中以53.3%的得票率當選總統。他是塞爾維亞2006年成為獨立國家時首位通過選舉產生的總統。這個一度十分分支持南斯拉夫全面西化的東歐政治家,如今對國家發展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為塔迪奇在中國日報的文章全文:

多年前,中國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當時的世界不會想到,中國會在21世紀重新定義「現代化」這個詞。今天,我們談到中國的現代化,指的不僅僅是中國全方位的快速發展,還有中國為現代化確立了新的全球標準。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賦予了「現代化」新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綱要不僅預示著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快速增長、城鄉人均收入達到新的水平,還預示著中國將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社會主義自身的歷史性變革。

說起中國的成就,我們可以列舉出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數字和具體例證,但在所有這些數字之上,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一幅更宏觀的圖景,那就是中國實際上正在改變整個世界。

中國為一個長期停滯不前的世界樹立了一個榜樣,因為西方傳統意義上的「現代化」不再能夠應對當代的挑戰。換句話說,雖然「現代化」作為一種理論、一種願景、一種實踐,起源於西方,但我相信我們正見證著一場「革命」:它將在中國的理論和實踐發展中得到重生和轉變。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中國的現代化模式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事實上,與中國今天所做的相比,「現代化」這個詞彷彿已經過時了——中國不僅正在逐步實現現代化,而且還正在克服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犯下的錯誤和和不良後果。換句話說:曾經被定義為「現代」和「繁榮」的發展模式正在全世界產生「副作用」,而中國正在成為一個新榜樣。

西方對中國最大的誤解之一是,他們認為中國為了自身發展需要,必須按照西方對「現代化」的理解,調整其與西方打交道的方式。他們完全想錯了,要為這種誤解付出代價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中國。

世界也需要調整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因為只有相向而行才能互利共贏。西方在21世紀所面臨的挑戰使發展中國家看到,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中國不尋求改變西方世界,但中國肩負著完善自身、兼濟天下的歷史使命。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世界上很多國家默默「躺平」時,我們看到中國正在積極抗疫,為國際合作而大聲疾呼。

西方國家在其發展到巔峰時,錯過了轉型良機。而且更加不幸的是,處於巔峰的西方國家沒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是產生了社會不公正和愈發不可持續的發展。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其現代化道路上,不斷修正西方曾經犯下的錯誤。正如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是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像這樣幫助——甚至可以說拯救世界,中國做了不止一次。

隨著改革不斷推進,中國近8億人擺脫了絕對貧困,這些人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潛力,不僅讓中國的經濟數據更加亮眼,也讓整個世界經濟為之一振。

要理解今日之中國,首先要理解中國的現代化理念。西方傲慢地認為中國在與之競爭,試圖達到西方的發展水平。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中國正在改變現代化的本質,在當今世界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繁榮之路——它的核心是「創造」,而不是「競爭」。

曾經大受歡迎的西方意識形態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因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輸家比贏家更多。當人類為追求物質財富而肆意開採資源,大自然就遭了殃;而當大自然對人類發起報復,個人就遭了殃。隨著西方國家的發展,人民被拋在了後面;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民主被拋在了後面。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正在探索變革,並已經向我們表明,我們需要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國家的創新形式。

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提出一個新詞彙來形容當今中國的現代化模式,那就是「和諧發展」。因為,「現代化」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解釋,這很容易導致新的誤解。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應該用它的成功經驗向世界展示「和諧發展」的理念。

在挑戰面前,今天的人類沒能做出有力的應對。僅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證明當今文明之荒謬:迄今為止,已有約2.5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約500萬人失去了生命。沒有人能確切地預測疫情未來的走向。最令人痛心的事實是,在疫苗和必要醫療設備的研發、生產和分配方面,我們再次看到全球缺乏團結合作。與此同時,疫情還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不論窮國還是富國都出現了經濟危機和大規模失業。

然而,對於世界上最富有的少數人來說,這場危機並沒有什麼影響。樂施會 (Oxfam) 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12月,世界上最富有的10個人的財富增加了5000億美元,達到1.12萬億美元。樂施會表示,這筆錢足夠為全世界人接種上新冠疫苗,並確保沒有一個國家因疫情而陷入貧困。這一事實清楚地表明瞭現有全球經濟秩序的不可持續性、荒謬性和不人道性。這就是「不和諧」的發展,光靠「現代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它需要全新的、獨特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和諧發展」。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實際上是中國傳統哲學與當前發展和社會現實的有機結合。因此現在提出全球「和諧發展」理念正逢其時,這是可持續發展和世界和平的先決條件,而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的需要。

中國今天所走的和諧發展道路,正是解決過去不均衡發展所帶來的全球性挑戰的辦法。

在發展方面,西方用了幾百年才取得的成就,中國只用了幾十年就取得了。但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的發展意味著經濟、文化、政治、社會和生態等各方面都需要同時發展。我認為,中國最重要的創新之一,是通過文明的視角來看待發展。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及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必將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正在推進的現代化,是一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方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現代化。中國用自身實踐證明,經濟增長不一定與社會公正相對立。

中國2020年GDP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十四五」時期沒有設定具體的增速目標,而是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西方的現代化在獲得空前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環境破壞,而中國的發展觀則要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是分不開的。西方模式把資本作為發展的引擎,而中國模式則是把人與自然置於中心地位。

中國經濟的爆炸式增長已不再是個令世界震驚的大新聞,它是世界近現代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科技和經濟加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已經成為今天中國老百姓的驕傲。這種新的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是推動中國加速發展的另一個因素。然而,在西方主導的世界里,它引起了質疑,進而發展成了對中國「民族主義」的恐懼。西方人把它理解為「中國渴望攫取全球支配地位」。

幾百年來,西方大國拒絕承認其他國家擁有跟他們平等的權利。這種觀點不僅傲慢,還讓他們得出了一個荒謬結論,那就是認為他們天生就擁有主導世界的權利。

我們當然不否認西方文明對世界整體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樣別忘了,西方體制的僵化、全球和地區戰爭,以及由目前仍佔主導地位的新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和全球秩序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經濟鴻溝,正讓這個世界遭遇著各種問題和困難。這樣看來,上述態度就顯得更加荒謬。

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的現代化模式,為其他國家和民族在保持自身獨立和社會正義的同時加快自身發展方面提供了新的選擇。它也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然而,今天的中國不僅必須要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在現代世界扮演的角色,還要意識到它為整個世界實現現代化所必須承擔的責任。這是因為,現代化是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而全世界的現代化,在相當程度上有賴於中國,有賴於和諧發展。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