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台灣蘋果》的盛衰故事 中間有2個教訓

2021-04-24 06:48

《壹傳媒》最近公佈正與第三方接觸,簽訂了一份沒有約束力的協議,出售《台灣蘋果日報》的業務。

講起台灣《蘋果日報》,真的有很多故事可以講。話說2003年,台灣的兩大報業集團之一,派了一批高層來港,向香港兩個報業集團取經,以應對《蘋果日報》可能登陸台灣的挑戰,他們登門拜訪的其中一個是星島集團,我當時是星島的CEO。

那個台灣報業集團來訪者人頭湧湧,有社長、有總編輯,不同部門的人都有。我們先坐下來交流,之後一同吃晚餐,談了好長一段時間。雙方交流時我詳細介紹了1995年在香港創立的《蘋果日報》,為香港報業生態帶來的挑戰。我的結論是:台灣業界要非常重視《蘋果日報》的侵襲。因為《蘋果日報》使用非常激進誇張的手法,新聞娛樂化,大搞狗仔隊,對讀者有很大的官能刺激。相對於台灣媒體那種斯斯文文的狀況,你們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他們問我有什麼方法可以回應《蘋果日報》進襲。我說方法其實很簡單,台灣可以搞一份《香蕉日報》,用《蘋果日報》一模一樣的手法,例如用狗仔隊,作誇大的報道,分走它的讀者,便有機會抵抗《蘋果》的入侵。如果認為一家搞一份這樣的報紙很犯本,或者你們兩大報業集團可以破天荒聯手,一齊出錢去辦這份《香蕉日報》,先抵抗外敵入侵再說。我是認真地提出建議,但對方沒有太大的反應。

到座談完吃晚餐的時候,那個報業集團總編輯吐了真言:「我真不太明白,香港人為什麼喜歡看《蘋果日報》這種低俗的報紙。我們台灣人的文化水平很高的,對什麼狗仔隊、什麼誇大報導,不會有什麼興趣。」我聽到他的說話,即時冷汗直冒,也覺得自己說真話卻做了醜人。聽這個台灣總編輯這樣說,根本就當我是傻瓜一個。認為香港這樣低級品味的報紙,在台灣根本沒有市場。我當時心想,我的說話完全白講了。

然而,其後台灣報業的局面,一如我所預料。《蘋果日報》攻入台灣,真的可以用摧枯拉朽去形容。《蘋果日報》首先就以低價促銷,當地賣15元新台幣一份報紙,《蘋果日報》開始的時候賣5元一份,後來打開市場後才升到10元。      

《台灣蘋果》低價開拓市場,並且用非常激進的手法搞報紙,打得當地兩份傳統大報落花流水,客戶和廣告大量流失。台灣《蘋果日報》高峰期曾日銷50、60萬份。

《台蘋》故事上半場有兩個教訓,第一是在面對對手的時候,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要以為自己很高,人家很低,自滿是亡國心態的關鍵;第二是如果覺得對手是戰狼,最好以同樣戰狼的方式去回應。如果自高身價,不屑做類似的事情,最後會被人屠殺收場。

到故事的下半場,《蘋果日報》在台灣風光了一段時間,就開始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在過去的十多年,新媒體湧現和社交媒體的興起,搶走了大量的眼球。在雙重打擊之下,傳統媒體受到很大的壓力。《台蘋》用了一個不太高明的方法去回應,將大量的報紙內容,免費放上網。將收費內容免費化,開放給讀者,的確會對網絡流量帶來即時的支持,但《蘋果日報》的銷量便即時大跌,在短短幾個月便大跌了25%至33%。之後的故事不太起眼,但卻相當悲情,《台蘋》的經營狀況急轉直下。

據壹傳媒最近公佈的數據,台灣《蘋果日報》的經營狀況相當差劣。截至到去年9月為止的6個月,台灣分部的收入為1.02億元,按年大跌了37.7%,佔壹傳媒集團總收益18%。台灣人口是香港的3倍以,《台蘋》高峰時候的收入佔壹傳媒集團收入一半。如今只有18%。《台蘋》每日發行量跌到8.3萬份,2019年同期為10.2萬份。8萬幾份銷量,在台灣一個2357萬人口的市場,真可以說是微不足道。這是《蘋果日報》在台灣經營失敗的客觀反映。

有很多人說,《蘋果日報》在香港經營得不好,主要是阿爺打壓,中資機構都不會在《蘋果日報》落廣告。我覺得這個講法過分簡單化了。《台蘋》在台灣可說是海闊天空任飛行。在台灣這樣自由的環境下,《台蘋》仍然經營得比香港更差,真是阿爺打壓造成他們的失敗嗎?我覺得其經營策略出現問題,結果出現危機。

《台蘋》的故事告訴我們,媒體的升沉起落,會比大家想像中的快,不能用政治理由去解釋所有事情,或許「經營不善」4個字,是更合理的解釋。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點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