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主教山配水庫研保育 蘇彰德料可達高評級

2021-01-27 06:40

擁有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早前因水務署清拆工程而曝光,觸發社會關注歷史建築的評級以及相關保育工作。古諮會主席蘇彰德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古迹辦正就水庫展開相關文物價值研究及蒐集資料,預計三月會先得出擬議評級,古諮會屆時會審視報告,隨後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爭取六月為配水庫確立評級,較正常程序快半年。他表示,配水庫的文化價值相當高,料可「達到一個高的評級」,並透露水務署另為四個戰前落成的配水庫進行研究,探討其價值。記者:陳筠怡

根據最新時間表,古諮會分別於三月十一日及六月十日舉行會議,將會進一步討論主教山配水庫的「未來路向」。蘇彰德指,明白公眾對主教山配水庫的關注,無論政府及古諮會都是「急市民所急」,務求盡快展開評級工作。而古迹辦正展開相關文物價值研究,包括安排專家進行深入研究以及實地視察,他們亦拍攝了很多相片,並蒐集很多一手原始的資料及二手的資料,希望盡快將主教山的完整資料,提交予獨立的歷史建設局評審小組進行擬議評級。

專家深入研究實地視察

蘇續指,當古諮會收到該報告後,三月開會時便可討論及經過委員會同意後,所有相關資料會上載於網上,四月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收集市民的意見,「這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是非常重要,因公眾對主教山有很大的關心,之後委員會六月的例會,便可檢視所有資料,爭取在六月正式確定主教山配水庫的評級,所以不用等到年底才完成工作。」

對於主教山配水庫未來的保育方向,蘇稱持開放態度,及聆聽市民的意見。他亦形容當配水庫有確定的評級後,只是展開其保育的首部曲,並提到:「希望市民對保育的關注是持續性,不是三分鐘,因為保育活化是很漫長的歲月,當營運歷史建築的人士要收支平衡,市民去一次打卡是不足夠,因保育建築物是需要持續性的支持」。

開放態度聆聽保育意見

主教山配水庫屬於古羅馬式的建築,由紅磚砌成的圓拱頂部,內部有猶如森林般密集的麻石柱陣。有學者早前指,該規模屬世界少見,以及自身的供水歷史,認為其建築評級可達最高級別,甚至有條件列為法定古迹。

直言文物價值相當高

蘇則解釋,專家及古諮會為每個建築物評級時需考慮六個方面,包括其建築、歷史及集體價值、同時會檢視建築物對社會,地區的價值,並考慮建築物的原真性及罕有程度。他直言:「相信其文物價值相當高,料評級的時候達到一個高的評級。」

主教山配水庫的發現被外界批評當局是「後知後覺」,更質疑古迹辦「睇漏眼」,但蘇替相關部門官員「護航」,「因配水庫本身在地底及屬於密閉空間,不是一般人可以落去,因存在危險,須持有相關牌照的許可人士才能到水庫內,故市民不是很容易見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