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紅 - 亦父母亦朋友|芽芽學英語

2023-10-19 16:43

小時候爸爸告訴我:「孩子大了,和父母便是朋友了。」我當時不太在意,當作是理所當然,所以自懂事後,我們3兄妹對父母親都很隨便,真的好像朋友般,大家分享生活點滴、交換意見。人大了,發現那句「便是朋友了」充滿智慧,莊子說「孝」有6種境界,其中以「忘親」和「使親忘我」讓我最深刻:忘了父母是父母,等於把父母當作朋友;父母把孩子當作朋友,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聽爸爸的說話,開始把女兒天恩當作朋友相處,我還稱她做「my little BFF」: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有商量,我甚至會請教她一些事;當大家的關係「亦父母亦朋友」時,我發現大家相處的壓力隨之減少。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可是「向外求」未必是最好的方向,過多的資源或會對大家造成無謂的壓力;個人而言,「向內找」更重要——觀察是重點,通過觀察,我們會認識孩子,我們會了解他們的個性、喜好,他們的想法、行為表現,這些都是和他們建立「真友誼」的開始,當孩子真心當你是他們的好朋友時,他們便會「忘親」和「使親忘我」,他們和我們相處會更自然。有人會問,這樣孩子會尊重父母嗎?會作反嗎?我們會不尊重朋友嗎?會對朋友「作反」嗎?

Kahlil Gibran是著名美籍黎巴嫩詩人、作家,他有本名著《The Prophet》,其中一章的內容在提醒父母,他寫:「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趁着我們還可以跟他們建立關係,做好朋友,我們便要把握機會;當孩子再大一點,當兩代之間有着代溝和隔膜時,這份「朋友」關係便不易建立了。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20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0月1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陳東紅 - Unhelpful, Unfriendly, Unkind|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人生總結|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不塞其原,不禁其性|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墮……落|芽芽學英語

陳東紅 - 橫向學習|芽芽學英語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