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泥爸爸 - 我的成長文物徑|父中作樂

2023-05-12 12:42

人生真的很奇妙。最近每星期都要到某校教興趣班,竟然不知不覺重踏自己少年成長之路,途中一步一風景,令我恍如置身一條「成長文物徑」。

數年前認識了一位既年輕又風趣幽默的校長,可能彼此的思維都同樣跳脫古怪,感覺甚是投緣。後來獲邀到他的學校教興趣班,雖然校舍離我家約半小時腳程,且位處半山,但每次上課我都選擇徒步前往,因為我的預科母校正是在必經之路上。那條又長又陡的斜路,留下了兩年愉快校園生活的足迹,每次再經校門,彷彿聽到昔日和同學們的吵鬧喧嘩聲。

後來校長另有高就,我有點失望,心想不能再走那條熟悉的路了。誰知他轉職的,竟是預科母校分拆出來的分校,由家中出發步行過去,腳程同樣半小時,但沿途經過更多更熟悉的「文物景點」。

「文物徑」第1站是我出生的屋邨,原是7層廉租屋,面對着公眾泳池和球場,現在變成人口更密集的公屋,泳池和球場位置對調,重建後更大更漂亮。沿着明渠向前走,樹叢中出現一座灰藍色校舍,是第2站,我的5年青春和中學生活就在這所「和尚寺」里度過。第3站是學校旁的大斜坡,多年前一場雨災令多人蒙難,鞏固後變成綠化休憩處,兒子小時候,我曾帶他到這里緬懷一番,如今興建了長長的扶手電梯,方便居民上落。

乘電梯上山是第4站,我小學時居住的大型公共屋邨。整條邨共有40多座,依山而建,分為上中下3部分。那時我們都是「野孩子」,由上邨到下邨找朋友玩,不會走正路,拿塊紙皮二話不說便從石屎大斜坡滑下來。眼前的屋邨也經歷了重建,早已面目全非,走着走着,竟然發現大廈群中佇立着一棵巨榕,應是難得碩果僅存的老朋友吧!

穿過屋邨走過一道天橋便到達學校,完成文物徑之旅,慶幸人生還有奇遇。


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12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笨泥爸爸 - 牙痛慘過生仔|父中作樂

笨泥爸爸 - 我的小故事|父中作樂

笨泥爸爸 - AI來了|父中作樂

笨泥爸爸 - 阿仔娶「老婆」|父中作樂

笨泥爸爸 - AI陷阱|父中作樂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