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學英語|聽話不聽話

2022-12-12 12:05

《Sometimes I Just WON\'T》(作者Timothy Knapman)今年八月出版,故事圍繞着一個小男孩不斷變化的情緒,這本書提醒爸媽,孩子的情緒可以變幻莫測,他們有時不是不聽話,很多時候是否「乖乖地」取決於他們當時的心情。

本書的第一句:「Sometimes I am helpful - look at me, I\'m good as gold」;「Good as gold」是指孩子「乖乖地」和「守規矩」的意思。小男孩「乖乖地」的時候,他會掛着笑容,也會聽聽話話,可是「有時就不會」。小男孩玩滑梯時會「守規矩」排隊,有時也會自動自覺地穿上外套,可是「Sometimes I just won\'t」。

我們的情緒飄忽不定,孩子同樣也是,今天他/她「乖乖地」和「守規矩」,可能和心情有關,改天他/她未必一定配合,我們都要細心觀察他們的情緒動向,今天他/她乖,不等於每天都會如此,今天他/她「曳」,又不等於他們一直「曳」下去,我們毋須定性孩子,亦毋須急於訓話,可先了解引起他們情緒的原因。

小男孩的爸爸要他快點睡覺,因為已經過了上牀睡覺的時間(And when Dad says, "It\'s getting late. High time you were in bed.");「High time」的意思是「某件事要盡快做,不能再拖了。」小男孩聽完便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I want to make decisions! Hey, I\'M A PERSON TOO! I wonder how they\'d like it if I told THEM what to do」,他繼續說:「So sometimes I CANNOT take turns! I WON\'T LET GO! I\'LL SHOUT! I\'ll scream that I DON\'T WANT my bath」。我們不是要認同或和應他,凡人都有不可理喻的一面,是我們的情緒作怪。

小男孩的嫲嫲抱起他,男孩說:「She tells me that she understands, that I should get to choose. If something isn\'t feeling right, it\'s OK to refuse. But sometimes things look scary, when actually they\'re fun. And you won\'t know you like them, until they\'re halfway done」。嫲嫲對「孫仔」的關愛和智慧之語令小男孩感到「relief」,我們總有情緒的:It\'s OK not to be OK。

本書有個特色,我們看到小男孩的家庭成員都有着不同的膚色,小男孩是混血兒,母親是白人,父親和嫲嫲是華人,還養了一隻狗,這些細節都意味着共融。接納是一門學問,不止是種族膚色,而是認識加接納我們的個性與情緒。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二十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2月12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芽芽學英語|閱讀風氣

芽芽學英語|孩子不喜歡閱讀? 毋須太早斷定

芽芽學英語|增加生字庫 從讀故事開始

芽芽學英語|文法潔癖

芽芽學英語|無功課日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