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牽大手|家庭壓力與危機

2022-09-16 12:02

最近疫情又創高峰,而且不少是孩童的個案,普遍來說這一波疫情,受感染的孩童傾向症狀輕微,但也有一些重症,令人心酸。

某程度上,這一波疫情可以演變為不少家庭面對的危機,一人中招,全家的情緒反應、分工、復原和重整都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

舉例,如果孩子年紀很小,要決定孩子是否注射疫苗,夫婦之間是否有共識,背後的價值觀是甚麼?當中牽涉:孩子的健康考慮、課業考慮、課外活動考慮,要下決定的壓力可能不小,尤其如果夫婦之間看法不同,更加需要時間和耐心去溝通,拉近共識。


尋求支援 需時康復

如果孩子確診,也是一種壓力,而作為密切接觸者,家長一旦被傳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生病,而且隔離令下未能外出購買食物和日常用品,煮食、清潔、上學、上班等日常程序也被打亂,心理壓力之大,不容忽視。

筆者接見的個案,尤其家中有需要特殊照顧的子女,例如智障、精神病患、情緒等問題,家長就會更加緊張。例如如果這些孩子需要住院,他們的情緒狀況會令家長擔心,需要貼身照顧,而家中其他子女就未必能夠在居家隔離中被照顧。尤其如果這些家庭屬於單親狀況,這一位家長精神壓力就更加沉重。

當家庭遇上壓力,如果家庭成員未能疏導情緒,協調應變,例如好好地溝通,以及分工配搭,壓力將會累積,最終可能演變成家庭危機。

因此,當家庭面對第一個壓力時,建議家長尋求資源,例如透過社工或輔導員,獲得情緒上的支援;另外,平時刻意與延伸家庭、親友、鄰舍建立關係,當有困難發生時,便能夠得到實質上的資源和幫助,例如隔離期間的物資補給,包括食物、藥物和快測工具等。

如同身體病了需要時間康復,當家庭遇上壓力事件以及危機,同樣需要時間康復。

這段期間,家長宜安頓好自己的精神狀態,從繃緊的情緒中嘗試學習放鬆,自我照顧,包括多點進食營養食物、多點休息,以及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例如運動、聽音樂,諸如此類。


學習放鬆 事後反思

在這段復原期間,夫妻亦可以商量在壓力事件中的感受和反思,商量如何可以更好地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類似壓力事件,避免壓力累積,再次成為危機。


文︰Kelly媽媽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9月16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


延伸閱讀:

小手牽大手|教導孩子社交技巧

小手牽大手|快樂王子

小手牽大手|孩子發脾氣

親子育兒|學年完結回顧

小手牽大手|父母的心理分工和合作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